√js3777登录入口

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专题地图>专题要闻
分享

海峡网8月28日讯(海峡网记者 李牧晨 王挺 曾群峰)8月28日上午,“而今迈步从头越——长征路上学党史”网上主题宣传福建线采访团追寻着红色印记,前往福建省长汀县瞿秋白烈士纪念园、福建省苏维埃旧址以及福音医院旧址参观调研。

“青山有幸埋忠骨”忆瞿秋白生前最后一幕

瞿秋白烈士纪念碑。海峡网记者 李牧晨 摄

瞿秋白烈士纪念碑。海峡网记者 李牧晨 摄

瞿秋白烈士纪念馆。海峡网记者 李牧晨 摄

瞿秋白烈士纪念馆。海峡网记者 李牧晨 摄

长汀城西门外的罗汉岭下,瞿秋白烈士纪念碑巍然屹立。在鞠躬致敬后,采访团跟随着讲解员的脚步走进瞿秋白烈士纪念馆,只见栩栩如生的瞿秋白铜像上方,“为大家辟一条光明的路”十字座右铭熠熠生辉。作为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共产主义不朽战歌《国际歌》的翻译者,瞿秋白在长汀度过了他人生的最后阶段,并在这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瞿秋白生前写下的最后一段话。海峡网记者 李牧晨 摄

瞿秋白生前写下的最后一段话。海峡网记者 李牧晨 摄

瞿秋白铜像和其座右铭。海峡网记者 李牧晨 摄

瞿秋白铜像和其座右铭。海峡网记者 李牧晨 摄

1935年2月24日,红军长征后留守苏区、患病的瞿秋白奉命从瑞金转移到上海从事革命工作,在向闽西突围时不幸在长汀梅迳村被捕。同年6月18日,瞿秋白在长汀从容就义,年仅36岁。

“瞿秋白同志就义处”巨石。海峡网记者 李牧晨 摄

“瞿秋白同志就义处”巨石。海峡网记者 李牧晨 摄

讲解员向采访团介绍瞿秋白生平。海峡网记者 李牧晨 摄

讲解员向采访团介绍瞿秋白生平。海峡网记者 李牧晨 摄

瞿秋白临刑前的照片。海峡网记者 李牧晨 翻拍

瞿秋白临刑前的照片。海峡网记者 李牧晨 翻拍

“当时吃完最后一餐饭,写完最后一首诗的瞿秋白被国民党从中山公园押出来准备秘密枪决,他一边走一边用俄语高唱着国际歌,来到这块石头附近时说道‘此地甚好’,含笑饮弹。”站在“瞿秋白同志就义处”的巨石前,瞿秋白文学院副院长杨秋明向记者描绘了瞿秋白生前的最后一幕,他说:“瞿秋白不幸牺牲在长汀,长汀‘青山有幸埋忠骨’。明年是瞿秋白就义90周年,长汀将策划举办一系列活动,让瞿秋白短暂的36岁生命无限延伸,让他的精神在这块他安息的土地上继续发扬光大。”

“终究无果”石榴树旁感悟瞿秋白革命精神

长汀县博物馆,福建省苏维埃政府旧址。海峡网记者 李牧晨 摄

长汀县博物馆,福建省苏维埃政府旧址。海峡网记者 李牧晨 摄

在与瞿秋白烈士纪念馆相距不远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长汀县博物馆,也是福建省苏维埃政府旧址,采访团参观了“中央苏区红色小上海陈列”“共和国闽籍将军陈列”“福建省苏维埃政府历史陈列”等红色文化展览。

讲解员介绍福建省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召开。海峡网记者 李牧晨 摄

讲解员介绍福建省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召开。海峡网记者 李牧晨 摄

据红色讲解员李艳斌介绍,长汀县博物馆在宋代为汀州禁军属地,明清两代辟为汀州试院,清代著名大学士纪晓岚曾在这里担任过主考官。1932年3月18日,福建省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就在此召开,福建省苏维埃政府正式宣告成立。1934年红军长征之后,这里还成为了国民党三十六师师部,瞿秋白就义前在这被关押了41天。

采访团参观瞿秋白被关押处。海峡网记者 李牧晨 摄

采访团参观瞿秋白被关押处。海峡网记者 李牧晨 摄

1935年2月,瞿秋白被捕后,由于叛徒的出卖暴露了真实身份,同年5月9日被从上杭城转押到国民党三十六师师部。在被关押的41天里,瞿秋白立场坚定,拒绝了国民党当局的劝降和高官诱惑,并写下了著名的自传体文章《多余的话》。

瞿秋白被关押处。海峡网记者 李牧晨 摄

瞿秋白被关押处。海峡网记者 李牧晨 摄

简单陈列的木屋外,一棵石榴树郁郁葱葱,树上依稀可见几朵石榴花娇艳似火。“瞿秋白关押处这棵石榴树常年只开花不结果,我们曾请专家来鉴定过,得知不会结果的原因是石榴树也分花石榴和果石榴两种类别,而这棵就属于只开花的花石榴。但恰恰由于它的特性,被文人墨客赋予了许多象征性的意义,如瞿秋白英年早逝就像石榴花一样在有限的生命里留下无限的光辉,如国民党宋希濂等人对瞿秋白所做的劝降工作终究无果等。”讲解员李艳斌告诉记者。

瞿秋白被关押处有一株只开花不结果的石榴树。海峡网记者 李牧晨 摄

瞿秋白被关押处有一株只开花不结果的石榴树。海峡网记者 李牧晨 摄

“我看到瞿秋白烈士在临刑前留下这样一句话:我们共产党人的哲学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我想,那些前赴后继、无惧牺牲的革命先烈们就如同瞿秋白烈士一样,革命者的肉体固然能被摧毁,但革命的精神却将永存。”作为采访调研团高校思政成员的一员,福建农林大学学子梁涛在瞻仰瞿秋白烈士纪念馆后有感而发。

“长汀有一条江,一座城,一个人”

28日是工作日,来到长汀县博物馆参观的游客依然络绎不绝。记者注意到其中有许多背着书包的学生,还有不少老人和小孩。作为汀州镇本地人,已73岁高龄的郑先生表示,自己平时没事的时候就会来这附近走走逛逛,也会将博物馆推荐给一些外地的游客,现在来此的游客跟以前相比是越来越多了。“长汀是一座文化底蕴非常丰厚的城市,夜景也很漂亮。” 来自厦门的林女士告诉记者,自己的女儿今年7岁,这次专门带着孩子一起来博物馆感受红色文化,感受瞿秋白精神。

来长汀县博物馆参观的游客。海峡网记者 李牧晨 摄

来长汀县博物馆参观的游客。海峡网记者 李牧晨 摄

长汀县博物馆作为红色地标,吸引了络绎不绝的游客前来打卡。海峡网记者 李牧晨 摄

长汀县博物馆作为红色地标,吸引了络绎不绝的游客前来打卡。海峡网记者 李牧晨 摄

“瞿秋白的肉体是在长汀牺牲,但瞿秋白的精神又是在我们长汀重生,就像那石榴花,转眼又红了。每年的6月18日,瞿秋白忌日这一天,长汀县的许多老百姓和干部们都自发地拿着鲜花去他纪念碑前祭拜悼念。”长汀县党史方志室主任王英的一席话表达了长汀人对瞿秋白的敬爱之情。王英认为,瞿秋白对中国革命的贡献是非常大的,在他的自传体文章《多余的话》中那种求真的意识和自我剖析的精神,对现在也非常有启迪作用。

长汀县博物馆内,两棵有着1200多年树龄的柏木王。海峡网记者 李牧晨 摄

长汀县博物馆内,两棵有着1200多年树龄的柏木王。海峡网记者 李牧晨 摄

王英说:“长汀人有句话:长汀有一条江,有一座城,有一个人。江是汀江,城是汀州城,而人就是中国共产党伟大领导人之一的瞿秋白……”青山不墨,松柏常青。在长汀县博物馆的柏木王双树下,革命精神代代相传。

走进中央苏区第一所“红军医院”

福音医院旧址。海峡网记者 李牧晨 摄

福音医院旧址。海峡网记者 李牧晨 摄

福音医院前身为“亚盛顿医馆”。海峡网记者 李牧晨 摄

福音医院前身为“亚盛顿医馆”。海峡网记者 李牧晨 摄

汀州镇东门街东后巷,坐落着中央红色医院旧址——福音医院。据介绍,福音医院原是英国教会1908年建成的亚盛顿医馆,1925年五卅运动后,外籍医生和传教士相继回国,本地医生傅连暲被推举为院长,医院也改名为福音医院。福音医院依山而建,由门房、礼拜堂、病房、医疗室、手术室、医生宿舍等9栋中西合璧式的平房组成,科室分类齐全,这在当年的县城内是数一数二的大医院。

福音医院内科室分类齐全。海峡网记者 李牧晨 摄

福音医院内科室分类齐全。海峡网记者 李牧晨 摄

1927年9月,“八·一”南昌起义部队途经长汀,福音医院医务人员在傅连暲带领下医治了300多名起义军伤病员。1929年,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四军首次入闽解放长汀县城后,福音医院又为红军服务,傅连暲带领着医护人员为红四军全体指战员接种牛痘、医治伤病员,自此,福音医院成为中央苏区第一个为红军服务的医院。

福音医院休养所,毛泽东曾经在此住院疗养。海峡网记者 李牧晨 摄

福音医院休养所,毛泽东曾经在此住院疗养。海峡网记者 李牧晨 摄

“苏区时期,福音医院不仅为红军战士们医治伤病,还为红军培养了大批医务人员,解决了当时红军缺医少药的困难。”李艳斌说道。

“而今迈步从头越——长征路上学党史”网上主题宣传福建线活动,由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指导开展,福建省委网信办、中国新闻网主办,龙岩市委网信办、三明市委网信办和东南网承办,长汀县委宣传部、宁化县委宣传部协办,组织中央及地方网站采编骨干、高校师生等共同来到红军长征出发地,聆听红色故事、传承长征精神,谱写新时代长征画卷。

责任编辑:赵睿

最新专题要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开笔启智 明礼修身——福建省图书馆举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