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磐安炼火表演 中国文化报记者 陈 曦 摄
丈余长的“先锋”长号仰天吹响,30多米长、旗面面积数百平方米的龙虎大旗迎风招展,乡亲三五成群,结伴而来……
6月13日上午,位于浙江金华磐安玉山镇马塘村茶场山下的玉山古茶场人山人海,像过年一样热闹。作为浙江省2018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的重要内容,由浙江省文化厅主办,浙江省非遗保护中心、浙江省非遗保护协会承办的“非遗薪传”——浙江传统体育展演展评系列活动正在这里举行。
磐安玉山古茶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玉山古茶场的保护开发利用,给这座依山傍水、玲珑精致的小城增添了浓郁的历史文化色彩。加强非遗挖掘、保护和利用工作,助力乡村振兴,磐安尝到了甜头,看到了盼头。”磐安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新森告诉记者,如今,非遗已经成为磐安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和有力抓手。
薪火相传,激活一池春水
林海茫茫,满目青翠,绿色是磐安的底色,有着“群山之祖”“诸水之源”美誉的浙江省磐安县,高达80.4%的森林覆盖率,恰似浙江版图上的一块翡翠。
如果将浙江省地图十字对折,中心点就在磐安。磐安空气好是出了名的,把空气做成罐头卖到世界各地,更是件新鲜事。
走进磐安,身心两安。磐安富有特色的非遗项目,更是让这座山水之间的浙中小城再次焕发生机和活力。据悉,县域总面积1195平方公里、人口21.31万的磐安,现有玉山古茶场、孔氏家庙两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重点非遗项目710项,代表性传承人59位,非遗传承基地19个,非遗旅游景区4个。
让非遗薪火相传,传承是延续其生命力绕不过的坎。磐安炼火作为浙江省第一批非遗保护项目,已延续千年,被称为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的活化石。
6月12日晚,在磐安县双峰乡的文化广场上,100多篮木炭,燃起直径10米的火坛,18名大汉赤膊光脚,手持铲子围着一大堆烧得通红的木炭奔走穿梭。火坛外,观众激昂喝彩,共祈福瑞。现场的喝彩声、欢呼声、惊叹声不绝于耳。
今年69岁的陈有根是磐安炼火项目的传承人,他说:“传承一项艺术,光靠几个人是不行的,需要大家一起努力,民间艺术是咱们国家的珍宝,每一个人都有义务把它传承下去。”在陈有根的组织下,现在深泽乡有10多支炼火队,年龄最大的80多岁,最小的只有9岁,能参与炼火节目的人员达120多人。
羊荣地,2004年开始学习神龟奉茶技艺。如今,他不仅自己传承,还把自己的儿子羊玄保培养成为传承人。为壮大传承人队伍,羊荣地带着神龟奉茶走进当地的中、小学和职校,专门开设了神龟奉茶技艺课程。如今,上百人的神龟奉茶学生表演方阵招之即来。
羊荣地还告诉记者,他是浙江横店影视城的签约演员。神龟奉茶已成为横店景区常态化的演出项目,仅此一项,他的年收入就有15万元。同时,在景区表演过程中,他也不忘带徒授艺,到目前为止已培养了12名传承人。
非遗薪传,激活了磐安非遗一池春水。除了注重营造培养传承人成长的“软环境”,磐安县同样重视搭建非遗传承的“硬基础”,多个非遗项目传承基地在磐安县陆续开花结果。
盘峰乡榉溪村的非遗宣教基地,不仅新设杏坛书院、定期开展主题讲座、举办暑期弟子规培训班、成立婺州南孔研究会,还成功组织召开“儒学生活化”“非遗助力乡村振兴”研讨会;县职教中心先后组建铜钿鞭、舞龙、龙虎大旗项目传承社团,积极参加省内及全国性的各类主题非遗展演和推广活动,让磐安的非遗走出了县城,走进了省城,有的还走向了世界;县婺剧传承基地自编自导自演的以玉山茶文化为题材的传统戏剧《茶菇》成功首演,磐安炼火、迎大旗等非遗项目多次登上央视舞台……
活化利用,融入全域旅游
尖山镇陈界村,是磐安县玉山台地一个只有90户人家的小山村,紧邻人口密集的省级磐安工业园区,面朝风光旖旎的五丈岩水库,村边茶山绵延、绿树成荫,村庄生态环境优美、空气质量一级,夏天平均气温26℃,是休闲度假、避暑养生的好地方。
可是,十年前这里还是一个房屋破旧、经济落后的小村庄,村民们纷纷外出打工。村支部书记周仲贤十分感慨:“守着绿水青山,村民过的却是穷日子,看着外面的村庄办农家乐、搞乡村旅游,村民洗脚上田当上了店主、老板,当时我就想,要建好新农村,先要办好农家乐。只有这样,村民脱贫致富才有出路,才有希望。”
2006年,陈界村在加强生态保护的同时,开始实施旧村改造。十年时间,接连上演了一台台村庄蝶变、产业转型、强村富民的发展好戏。凭借良好的山水资源和养生资源,陈界村请来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专业设计团队,对村里的农家庭院统一进行设计改造——乌石砌墙,草皮铺地,秋千摇荡,石桌品茶,一个庭院一种风格。如今,一家家风情雅致、韵味独特的乡居民宿,让来到陈界村的游客流连忘返。其中,“沪上人家”休闲养生基地还成为陈界村的文化符号、一个响当当的农家乐品牌。
“白天游景区乐得欢,夜晚无活动闷得慌。”为解决农家乐“山水雷同、文化缺失”的问题,确保游客“走过了,忘不了,留得下”,陈界村率先常态化引进“非遗一台戏”表演节目,为到此游玩的外地客人奉上富有当地民俗特色的非遗表演。现在,到陈界村休闲旅游的游客都可以欣赏到精彩的“非遗一台戏”。游生态山水、吃农家饭菜、看非遗大戏,陈界村休闲旅游实现了内涵的提升。
“旅游业发展到新的阶段,游客不再满足于游山玩水,更注重一地的人文古迹和民俗风情。‘非遗一台戏’不仅带动了陈界村的旅游业,更起到了保护民族文化的源头根脉、守望精神家园的美好未来、展示文化遗产的瑰丽神奇、传承台地风情的浪漫精彩的作用。”磐安县委常委、尖山镇党委书记吴蔚华说,活态利用是磐安非遗焕发新生的保鲜剂,也是助推磐安全域旅游的新招牌。
“这里白天有绿水青山,晚上还有非遗大餐。”上海游客何女士说,她早就从朋友那里得知磐安陈界是个度假休闲的好地方,到了实地后,发现这里还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不虚此行。
如今,许多上海的老年人在此一住就是十天半个月,在这里他们可以游览十八涡、舞龙峡的山水美景,可以领略玉山古茶场、横路古村的悠远古韵,可以聆听养生专家的讲座、品尝地道磐安药膳、欣赏磐安非遗大戏。
为促进非遗活态化传承,磐安县还出台了《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政策意见》,对具有市级以上影响力的旅游休闲、文化娱乐和民俗节庆活动,给予3万元到10万元的补助;鼓励旅游特色村创办非遗演艺基地,乡村非遗演艺基地举办的非遗演出每场节目8个以上或时长1小时以上的,给予5000元补助。
好山好水好空气,好吃好玩好心情。除了陈界村的“非遗一台戏”,在磐安,诸如迎大旗、磐安炼火、赶茶场等非遗项目也在助力全域旅游发展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陈新森说,从“爬爬山、打打牌、吃吃土菜”到“赏民俗、观非遗、看看大戏”,磐安乡村旅游实现了质的提升。难怪许多上海老年人“乐不思沪”,只想在磐安颐养天年。
“以前龙虎大旗一般每年迎两次,现在次数逐渐增多。活用传统民俗收到很好的效果。”尖山镇岭头村支部书记梅良荣说,去年在玉山古茶场举办的中华斗茶大赛,迎大旗非遗表演深受游客欢迎。今年春节的“乌石小镇原味年”活动,迎大旗展演更是持续了4天。
产业互植,助力乡村振兴
政府注册非遗商标?在与磐安县文广新局局长张大华的“闲聊”中,记者拉直了这个问号。据说,这在浙江省还是首创,还因此获得了浙江省非遗创新案例一等奖。作为非遗挖掘、保护、利用的重要抓手,磐安县已对22个县级以上非遗项目完成了工商登记注册。
“非遗创新也要与时俱进。非遗注册商标,不仅让本土历史文化从一般性保护上升到了法律保护,体现了非遗的依法传承,还有利于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和经济效益的实现。”张大华说,立足于文化的公共性,由政府对非遗项目进行商标注册,是对全民共享非遗项目的一种保护,避免非遗项目因被个人或企业注册商标,而限制了传承发展的空间。
在张大华看来,政府对非遗项目进行商标注册,就是在保护非遗项目的健康传承、保证“非遗基因”的合法使用、保障非遗成果的平等共享,同时,也确保了社会各界人士对非遗元素进行创新、融合等合法利用。
浙江磐五味药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定升是磐五味生产加工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他从小跟着父亲种植和加工中药,也曾走遍大江南北推销中药材。“磐安浙贝母占全国总产量的70%,在这味中药的粗加工方面,充分体现了磐安药文化的与时俱进。”杨定升说,早先磐安农民用蒸汽来烘干浙贝母,但是高达100℃的气温会使浙贝母中的有效成分大量流失。通过无数次试验,他和合伙人陈双福找到了不超过60℃恒温蒸干的方法,经此法粗加工的浙贝母在药力有效含量上比以前高出一倍,并且达到了药典标准的两倍以上。
如今,他将祖上历代相传的土法炮制中药技艺和现代化加工技术融为一体,生产加工的白术、元胡、浙贝母、玄参、白芍五味药材深受市场青睐。
方前小吃在磐安是出了名的,其中方前馒头、清明馃、糊拉汰、饺饼筒、扁食和甜酒酿(白药酒)最被人称道,俗称“方前六样”。2013年,方前镇开始举办农家旅游文化美食节,一拨又一拨全国各地的游客纷至沓来。目前,仅方前镇从事方前小吃的从业人员就有60余人,年收入达110余万元。
磐五味中药、方前小吃、磐安宫灯、金樱子酒等,这些从祖辈传承下来的传统技艺,延续着民族的文脉,维系着家庭的传承,通过与产业互植,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焕发生机和活力。
“乡村振兴,重在文化振兴。非遗是我们的传家宝,是乡村振兴的文化根基。下一步,我们要不断健全和完善非遗保护、传承和发展的体制机制,为乡村振兴打开更为广阔的想象空间。”陈新森告诉记者,满目真山真水,全程鸟语花香,遍尝生态食品,休闲山里人家。一个集自然山水、文化古村落、生态农业休闲观光景区于一体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乡村振兴梦正在磐安实现。(记者徐继宏)
责任编辑:赵睿
- 呼和浩特土默特敖包文化旅游节开幕 尽显“非遗”风采2018-06-28
- 宁德福安传统工艺 “非遗”技艺助力乡村振兴2018-06-27
- 河北乐亭“非遗”皮影进校园 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结合2018-06-27
- 安庆市虎头鞋技艺传承人走进校园 让非遗“活起来”2018-06-26
- 六千“武林人”展示非遗风采2018-06-26
- 西藏各级非遗代表项目超千项 各级传承人约700名2018-06-21
- 晋江市“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举行2018-06-21
- 龙岩市举办丰富多彩文化活动 传承历史文脉留住记忆2018-06-21
- 泉州洛江区举办“多彩非遗·美好生活”非遗进村(社区)系列活动2018-06-20
- 非遗文化碰上网络直播 足不出户享受视听盛宴2018-06-20
- 最新专题要闻 频道推荐
-
平遥古城的文化崛起:这不仅仅是一座千年古城2018-07-04
-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 一周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