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s3777登录入口

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国内频道>国内新闻
分享

新华社北京1月17日电 题: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从2019年数据看中国经济发展大势

新华社记者陈炜伟、安蓓、申铖

经济总量接近100万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万美元,国家统计局17日发布的2019年中国经济成绩单,凸显中国经济里程碑式的新跨越。

大国经济,自有其特质。面对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上升的复杂局面,中国经济仍然实现6.1%的增长,保持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展现强大发展韧性,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稳中有进的发展大势

GDP同比增长6.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40万亿元、城镇化率突破60%……翻开中国经济“年报”,一系列数据勾勒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发展新图景。

在风险挑战和下行压力下,中国经济的成绩单来之不易、成色十足。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从2019年数据看中国经济发展大势

这是全球领先的增长——

从增速看,2019年,我国GDP增速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在1万亿美元以上经济体中位居第一。

从规模看,我国GDP达到99.1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规模大体相当于2018年世界排名第3至6位的日本、德国、英国、法国当年GDP之和。

从贡献看,2019年,中国GDP占世界比重预计将超过16%,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预计将达30%左右。

这是稳字当头的增长——

从增长、就业、物价、国际收支等方面看,中国经济运行保持合理区间。

2019年6.1%的增速,实现了6%至6.5%的预期目标。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352万人,各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保持在5%至5.3%之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9%,符合3%左右的预期目标。货物进出口总额比上年增长3.4%,实际使用外资全年有望超过1300亿美元,年末外汇储备31079亿美元。

这是高含金量的增长——

全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3万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8%,与人均GDP增长大体持平。全年1109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年末城镇常住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到60.6%。万元GDP能耗比上年下降2.6%。

这是预期向好的增长——

四季度GDP同比增长6%,与三季度持平,好于预期。尤其是11月和12月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出现积极变化。

从生产看,四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比三季度加快1个百分点。从需求看,四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比三季度加快0.2个百分点。从市场预期看,12月份制造业PMI为50.2%,连续两个月站上荣枯线。

“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发展质量稳步提升,主要预期目标较好实现,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兼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评价说。

英国智库莱加顿研究所发布的报告显示,2019年中国在全球繁荣指数排行榜上一年上升25个位次至第57名,在健康和经济质量指标上表现强劲。

潜力无限的超大市场

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大国,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意味着什么?

1月7日,特斯拉宣布启动在上海超级工厂制造Model Y汽车项目。同时,首批中国产特斯拉Model 3汽车在上海向公众交付,这距离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奠基仅仅过去一年。

“中国就是未来。”特斯拉首席执行官马斯克说,特斯拉打算继续在中国进行重大投资并增加投资,努力创建一个中国制造和研发工程中心。

“14亿人口的生活水平有了巨大改善,这是历史上经济最迅速获得成功的故事之一。”日本《日经亚洲评论》杂志网站近日刊文称,中国经济正处于从高投资模式转向依靠消费的模式。重要的是,消费的基础在个人层面越来越富有,在企业层面越来越多元。

2019年11月,苏宁与中国联通发布“零售云”合作计划,升级5G智慧零售门店。

5G、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一面是新技术拉动的巨大投资,一面是不断激活的强大消费市场。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研究报告预计,2020年至2025年,仅5G商用直接带动的经济总产出将达10.6万亿元。

从国际经验看,人均GDP超1万美元是中等以上人口规模国家发展的重要节点。

“跨越这个节点,一国居民的收入水平、消费结构、市场规模、创新条件都将跨上新的台阶。就我国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而言,跨越这一节点有利于夯实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也有利于增强我国经济发展的韧性。”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副研究员杨光普说。

在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院长王昌林看来,这也意味着中国经济抗压能力及稳定性进一步增强。“企业扩大再生产和科技投入的能力更强,财政用于基本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的能力更强,居民消费能力更强,超大国内市场正在进一步强化。”

2019年,内需对中国经济增长贡献达89%,其中最终消费支出贡献达57.8%;高技术产业投资比上年增长17.3%,补短板领域投资较快增长;劳动年龄人口达8.96亿人,受过高等教育和专业技能培训的人才超过1.7亿人,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3.3件,中国位列全球创新指数排名比上年上升3位至第14位……

更加依靠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驱动,更加依靠创新和劳动生产率提高驱动,一个潜力无限的超大市场正在崛起,大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加速积聚。

蓬勃持久的发展动力

站在新10年的起点,中国经济需要解答的“考卷”难度不减。

向外看,世界经济贸易增长放缓,动荡源和风险点增多;向内看,国内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问题交织,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

局面越是复杂,越要坚定必胜信心,保持战略定力,坚持做好自己的事。

2019年,我国预计减税降费超2.3万亿元,专家测算拉动了GDP增长约0.8个百分点,直接为市场减负担、加活力。

从推出规模空前的减税降费、出台《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等改革举措,到发布新版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增设6个自贸试验区等开放措施,2019年我国改革开放蹄疾步稳,成为顶住经济下行压力的关键“秘钥”。

挑战越是艰巨,越要向改革要活力、破除发展瓶颈,向开放要动力、拓展发展空间,不断激活中国经济蛰伏的巨大潜能。

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创新驱动和改革开放为两个轮子;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经济工作的部署安排,凸显以改革开放为动力的鲜明导向。

外商投资法正式施行,850余项商品实施低于最惠国税率的进口暂定税率,部署加快服务外包转型升级……新年伊始,一项项务实举措,跑出改革开放“加速度”。

就在本周,中美正式签署第一阶段经贸协议,历时近两年的经贸磋商取得阶段性成果。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高凌云认为,无论是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还是扩大金融开放,协议中很多条款都是中方改革开放的既定方向,符合中国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要。

持续深化改革开放的中国经济,前景向好。前不久,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2020年中国经济增速预测上调0.2个百分点。

“中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这种趋势既是现实的反映,也是未来的走向;既有牢固的基础,也有条件的支撑。”宁吉喆说,只要发挥优势,坚持新发展理念,中国经济完全有能力、有条件、有基础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实现持续健康发展,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从2019年数据看中国经济发展大势

责任编辑:赵睿

最新国内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福农优品·我在家乡等你来”乡约福建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