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s3777登录入口

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福建频道>南平新闻
分享

松溪县通过建设生态茶园、打响茶品牌等,让茶产业“更上一层楼”

一片生态茶一个富产业

东南网10月17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赵锦飞 蒋丰蔓 通讯员 李典利)松溪县是我省重点产茶县,红茶、绿茶、白茶品类齐全,全县现有茶园面积7.6万亩,茶叶产量1万多吨。

茶园面积不断扩大,但产业大而不强的问题逐渐凸显,品牌不彰、效益不高,产业一直未能“更上一层楼”。对此,松溪县从茶文化、茶产业和茶科技三篇文章入手,以科技、文化、品牌为产业发展赋能。

生态茶成为“金招牌”

松溪因绿而名,是闽北首个国家级生态县。全县茶园中,有机认证面积6500亩,实施绿色食品认证面积将达3.5万亩。茶平乡是松溪县最大的产茶区,去年茶叶总产量3780吨,占全县三分之一,产值4.6亿元。

“建设生态茶园,减肥降药成为茶产业提档升级的必由之路。”茶平乡党委副书记焦学振说,此前单纯追求产量,树草难存,破坏了茶山生态圈。早在2008年,当地就意识到建设生态茶园的重要性。

从选定万亩连片茶叶种植核心区开始,当地实施了一场“绿色革命”。焦学振介绍,按照“山顶戴帽,山腰结带,山脚穿鞋”的要求建设生态茶园,推广“园地植树、梯壁留草”的生态种植模式,种植紫薇、樱花、三角梅等乔木防护林600余株,在梯壁套种百喜草、除虫菊等绿肥8000多平方米,增加茶园生物多样性。同时,依托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宗懋团队指导采用的茶园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措施,应用太阳能风动力捕虫灯、可追溯视频监控系统等科技手段,让有机肥替代化肥,确保茶叶品质。

“我们还从乡里抽调党员,成立减肥降药宣传队、巡逻队,一月三巡茶山,示范带动农户改变原有的生产习惯。”焦学振说。

如今,万亩茶山已经打造成为县里的生态茶山样本。随着生态茶名声在外,茶农也尝到了甜头,去年,平均每亩茶山增收约600元。“家里盖了新房,还买了新车,全凭茶叶收入致富。”茶平村茶农赵碧英说,靠着20多亩茶山,全家年收入超过10万元,在外打工的儿子也返乡帮忙种茶。

前端绿色种植模式推广开来,后端清洁生产也加快步伐。依托农业农村部、财政部“绿色循环优质高效特色农业(茶业)促进项目”,经过3年改革,当地8家茶企完成了厂房清洁化改造、萎凋房建设,投用不落地生产线,让清洁生产变成了现实。

这种改变,做茶41年的湛峰茶业公司负责人陈国爱深有体会,从增产导向变成提质导向,生态成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去年,松溪绿茶和红茶相继入选中欧地理标志协定保护名录,推动松溪茶叶对欧出口。绿色生态,已经成了松溪茶产业最亮丽的金字招牌。”陈国爱说。

得益于这张绿色名片,松溪县外销茶叶每年保持在2000吨左右,产品销往非洲、日本、韩国、美国、欧盟等国家及地区;内销茶叶7000吨,从事茶叶流通工作的人员5000多人,一片叶子带富了一方人。

让文化为茶叶赋能

“如果是九龙大白新品种,今年茶青收购价每公斤达360元,价格和其他品种相比,多了好几倍。”茶农赵碧英心心念念想要改种的,正是品质更好、效益更高的本地优良茶树品种九龙大白。

九龙大白是松溪特有白茶品种。20世纪60年代,其母树被县茶叶技术人员发现,因其栽培在郑墩镇双源村九龙岗,故名“九龙茶”。1998年,被审定为省级优良茶树品种,2009年,九龙大白茶列入省级优异种质资源保护目录。

选育优新品种,是松溪打响茶叶品牌的首张牌。县里专门设立1000万元茶产业专项基金,扩种九龙大白茶3000亩,让龙头企业创建品牌,改变有口碑无名牌的状况。“这几年来,九龙大白在参加省名优茶评比、中茶杯等茶叶赛事中,多次荣获省名茶等荣誉,在业界闯出了名堂。”茗博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光发说。

在茶平乡,扩种了1000多亩九龙大白。“我们原来以生产红茶、绿茶为主,大部分产品生产给供货链,缺乏品牌意识。这几年开始做自有品牌,正是以九龙大白作为突破口。”陈国爱说,他负责的是茶制作工艺,守住品牌的“里子”。而他的儿子——“90后”陈兴亮则是以文化为品牌铸魂,创新品牌的“面子”。“我引用《洛神赋》中‘翩若惊鸿,矫若游龙’来命名九龙大白银针,市场反响很好。未来,对于本土文化的深度挖掘才是品宣王道。”陈兴亮说。

文化赋能,正是松溪品牌战略打出的第二张牌。“松溪曾是松萝茶的主要产地,在中国绿茶史上占有重要一席之地,以欧冶子为代表的湛卢文化、茶文化丰富,借此优势,既能提升松溪茶品牌的内涵和辨识度,也为茶文旅融合提供了条件。”焦学振说。

责任编辑:赵睿

最新南平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一周看台:卑劣可笑的把戏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