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s3777登录入口

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福建频道>闽南新闻>厦门新闻
分享

文创援残 厦门思明区创新扶残助残模式

文创援残 厦门思明区创新扶残助残模式

残疾人学习砖雕

文创援残 厦门思明区创新扶残助残模式

大山(左)

文创援残 厦门思明区创新扶残助残模式

王伟俊

东南网10月15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康泽辉/文 沈威 常海军/图 通讯员 夏思萱)右耳失聪,唯一能依赖的老父母也相继过世,50多岁仍单身的老叶,一度心灰意冷。但嘉莲街道残疾人职业援助中心(以下简称残援中心)为残友们递来了一把雕刻刀、一块闽南红砖,让他重新看到了希望。“闽南红砖雕”的雕刻制作,让他的收入比以往翻了50倍,也让“老叶们”的生活变得更加温暖阳光。

创新扶残助残模式,打造“红砖变金砖,文创援残奔小康”项目,该残援中心的做法,正是思明区情系民生、精准帮扶的缩影。

思明区编织了一张惠及残疾人生活的政策保障网,解决残疾人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让残疾人朋友共享城市发展成果,提升残疾人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创新

闽南红砖雕 点燃新希望

走进嘉莲街道残疾人职业援助中心,或清脆或铿锵的雕刻声,此起彼伏。老叶和残友们正专心致志,在一块块红砖上,敲打凿刻。

从龙凤图腾,到花鸟相映,或是淡雅兰草,也不乏闽南风情、法治、书法、景观等诸多元素,不起眼的闽南红砖,在他们的手中变废为宝。

老叶很珍惜雕刻的每一刀。他说,以前靠着低保,还有老父母可以依靠,不过,父母相继离世后,他一度陷入颓废境地。

同为莲坂新村的居民,蓝姐的生活变化,触动了老叶。蓝姐左眼视障,从陪着智力残疾的爱人来残援中心,变成了自己也是援助对象,靠着低保维持生计。蓝姐在街道残援中心做点手工,补贴生活。

不过,“和以前的手工计件相比,同样的功夫,‘闽南红砖雕’的收入可翻50倍”。雕刻着手里的红砖,蓝姐告诉记者。

免费培训“闽南红砖雕”雕刻制作的传统技艺,带动残疾人研发系列文创产品,让残疾人“既增技又增收”,这是嘉莲街道依托街道残援中心,启动的“红砖变金砖,文创援残奔小康”项目,广泛链接爱心单位、爱心企业、爱心人士等爱心力量,助推残疾学员们奔小康。

在各方力量推动下,“闽南红砖雕”文创助残项目,渐渐得到了市场认可,还在海峡两岸文博会、海峡论坛等重要活动上亮相。在蓝姐的带动下,包括老叶在内的18位残友加入了这支“闽南红砖雕”的砖雕队伍,点燃了生活新希望。

精准

残友创就业 政策很贴心

“大山,我来按摩了,还有师傅吗?”4公里外的屿后北里,大山盲人按摩店同样有点热闹。

盲人大山,是思明区精准帮扶的受益者。如今,他每月可以享受1000元的补助,“这个政策太贴心了,店里的员工都纷纷受益”。

2012年10月,大山在屿后北里开起了按摩店。因为技术好,这个店面位置不算太好的按摩店拥有不小的名气。许多客人也都成了忠实“粉丝”。

然而,开店的成本不小,对大山来说,每月除了要支付店面租金3000元外,还要支付其他盲人按摩师的工资及水电等费用,负担不小。

不过,从2017年开始,思明区出台的精准扶贫助残扶残政策,为大山解决了后顾之忧,让他在创业就业道路上更加顺心安心。户籍在思明区,并在厦门经营盲人按摩行业一年以上,只要持有相关证照,可根据按摩机构按摩师人数获得相应的补助。

今年37岁的大山说:“我去过很多城市,但在厦门,在思明区,来自党和政府的关心让我特别温暖,我不想走了。”在思明区生活的大山感觉生活并没有太多障碍。思明区还为重度视力听力残疾等特定群体购买出行陪护服务,只要提前预约,就会有专人上门陪同。“以前出门去哪都要靠家人、朋友,没人帮助寸步难行,现在有了这个服务,去哪都有人陪,家人也放心。”

创业有帮扶、出行有陪护,大山对未来充满了期待,“尽管眼睛看不见,但是思明区的幸福感受得到”。

扶志

输血到造血 激发内动力

扶残先扶志。思明区多措并举,精准帮扶,助残保障体系日臻完善,特别是注重通过开展就业培训、解决就业难题等举措,让帮扶对象自主脱贫,从单纯“补血”转向“造血”。

中华街道文安社区的残友王伟俊,就在精准帮扶下,“站”了起来。儿时患眼疾,视力每况愈下,父母相继去世后,没收入的他一度心灰意冷。

覆盖区、街、社区的多级精准帮扶体系,带来了转机。社区为他申请了低保,列入“爱心餐桌”服务范畴。街道每天安排专人给他送午餐和晚餐,还在他家改造了无障碍设施,在卫生间里装上残疾人扶手。更重要的是,思明区还送他参加盲人按摩培训。

现在的王伟俊,已经成了街道的“名人”,义务为居民按摩康复,以实际行动回报社会。王伟俊笑着说:“政府的帮助让我重新站起来,让我用所学技能,为残疾人、老人们免费按摩服务,能回报社会的感觉真好。”

对此,思明区肢残人协会主席、人称厦门“独腿哥”的谢启明也深有感触。9岁时因车祸失去了右腿,但谢启明身残志坚,从自食其力,到成为义务交警,再到创办服务残疾人的“中途之家”,为脊髓损伤者免费提供康复训练,带动更多残友走出家门,融入社会。

以残助残,激发助残内生动力,思明区为“中途之家”带来了场地租金和医社保等政策补助,并通过“中途之家”团队,免费为残疾人培训手机维修等技能,帮助他们上岗创业。

服务

需求为导向 织密保障网

提高贫困残疾人生活、康复补助,增加对自闭症残疾人的补助,对盲人按摩行业提供补助……以需求为导向,近年来,思明区从解决残疾人最关心的生活、康复、就业等问题出发,让残疾人走出家庭、更有尊严地融入社会。

一组数据,足见发展成果:仅在2014年到2018年的5年间,思明区政策保障持续完善,先后出台十余项扶残惠残政策,累计拨付7873万元资金;扶残扶智,教育为先,投入4893万元支持特殊教育发展,提供各类助学补助348.45万元;政府购买服务,广泛开展残疾人居家托养服务,为重度残疾人提供居家安养服务,投入资金352.66万元,惠及2147名残疾人。

扶一把,帮助残友“站”起来。5年间,思明区促进就业,扶持个体从业、自主创业492人次,发放补助金184.9万元,新增就业546人。

精准帮扶不忘精准康复。思明区为精神残疾人提供每人每月300元的免费服药服务,为残疾人免费配发各类康复器材、辅助用具、提供每年一次的免费健康体检,为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训练提供共计1163人次1893.58万元的补助。

同时,推进“无障碍进家庭、进社区”工作,对336户残疾人家庭、10多处社区设施以及街道残疾人职业援助中心进行无障碍改造,共投入264.82万元,在区图书馆设置视障人士阅览专区,推动公共文化场所免费向残疾人开放。

思明区残联负责人介绍,如今,志愿者助残在思明区已蔚然成风,盲人朋友出门办事,享受出行陪护服务,更是全省首创。此外,思明区今年还出台了《思明区关于促进残疾人创业实施补助的办法》,持续升级助残扶残服务,让残友们共建共享幸福思明。

责任编辑:唐秀敏

相关阅读
关键词: 扶残助残
最新厦门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国台办:第十六届海峡两岸茶业博览会将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