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港自古便是中国古代东南沿海的重要通商口岸,陆地和水下海洋文化遗产丰富,是研究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区域。
《海丝遗珍——“碗礁一号”沉船出水瓷器展》在新疆阿克苏地区博物馆展出。福州市博物馆供图
2005年,出水文物高达1.7万余件的“碗礁一号”沉船考古震动全国。以“碗礁一号”沉船为代表的福州海洋文化遗产不仅展示了福州历史上“百货随潮船入市,万家沽酒户垂帘”的港市风貌,也以实物见证了福州“海上丝绸之路”的灿烂历史。
福州市博物馆内展出的“碗礁一号”沉船出水瓷器。
“宝船”全国游
讲述福州丝路故事
新疆是我国陆上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和交汇要地。福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发祥地和门户。
为展示福州海上丝绸之路的光辉历史,促进海上和陆上丝绸之路地区的文明互鉴,福州市博物馆精心打造了《海丝遗珍——“碗礁一号”沉船出水瓷器展》,分别于今年4月19日在新疆吐鲁番博物馆、9月5日在新疆阿克苏地区博物馆开展。该展览从1.7万余件“碗礁一号”沉船出水文物中遴选出一批代表性器物进行展示。
这批瓷器质量上乘、胎质坚硬、釉色莹润、器形多样、纹饰丰富,代表了清康熙中期景德镇民窑瓷器最高水平。令人目不暇接的青花瓷、青花釉里红器、单色釉器、五彩器等瓷器珍品,让新疆人民叹服不已。它们不仅是福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和转运港的重要见证,对研究古代造船史、古陶瓷史等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这已不是“碗礁一号”沉船出水瓷器展的第一次“向外走”了。该展览自2012年开启全国巡展之旅后,已在全国30多家博物馆展出。巡展城市既有海上丝绸之路上的城市,也有陆上丝绸之路、草原丝绸之路上的城市,还有茶马古道上的城市,所到之处皆引起当地文博爱好者的追捧,深受当地人民的喜爱,取得较好的交流成果和社会效益。
那么,“碗礁一号”沉船究竟有何故事?它的出水瓷器展又为什么备受关注、广受好评?
市民在“碗礁一号”沉船出水瓷器展展厅进行互动体验。
出水1.7万余件
海底瓷库惊天下
2005年6月,在平潭碗礁一带,渔民拖网捕鱼时,时常会捞到一些青花瓷器,后“盗捞”情况愈演愈烈,迅速引起文物部门的高度重视,并立即采取措施。
2005年7月至10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由中国国家博物馆水下考古研究中心组织,抽调全国各地30多名水下考古“精兵强将”,组成了中国水下考古发掘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支队伍——“碗礁一号”水下考古队,福州市文物考古工作队全体队员参与了此次水下考古发掘的全过程。市文物考古工作队林果担任执行队长,张勇担任潜水长。中央电视台对“碗礁一号”沉船考古进行了全过程的直播。这是我国水下考古的一次重大发现,社会各界为之震惊。
经考古发掘,“碗礁一号”沉船出水1.7万余件船货,绝大部分为清代康熙年间的景德镇民窑瓷器,主要为青花瓷,少量为青花釉里红器、单色釉器、五彩器等。这些瓷器器形丰富,色泽明艳、层次分明,大件陈设器画工精美,是一座名副其实的水下瓷器宝库,既展现了清康熙景德镇瓷器的精湛工艺和艺术风采,更见证了海上丝绸之路的恢弘气象。
更为重要的是,“碗礁一号”沉船还出水了高足盖杯、葫芦瓶、“巴达维亚瓷”、微缩瓷器等著名的外销瓷品类,还有雏菊纹、外酱釉内青花等具有浓厚异域风格的纹饰和釉色。
无论是瓷器的来样加工,还是瓷器所呈现的东西方文明交流的印记,都表明这是一艘正在进行海外贸易的船只,为研究福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提供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
“碗礁一号”沉船水下考古现场复原模型。
器成天下走
海丝航路千帆竞
“景德产佳瓷,产瓷不产手。工匠四方来,器成天下走”。明清时期,景德镇窑产品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大量行销海外,对世界文明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碗礁一号”沉没于闽江口以南的海上丝绸之路传统航线。从地理位置上看,福建北部与江西接壤,闽江水系的上游与属于长江流域的信江水系邻近,自信江经过一段较短的陆路转入闽江,顺流而下自闽江入海,是通往华南沿海和东南亚距离最近的通道。专家表示,“碗礁一号”沉船的瓷器大概率是走了传统的景德镇陶瓷(器)外销路线——沿闽江水路入海出洋,最终瓷销天下。
自汉代起,福州港便已是南海贸易的重要中转站。屏山地铁站遗址考古曾出土重达32.5公斤的汉代铁锚,连江县敖江出海口处出土的汉初独木舟,从考古学上印证了文献关于汉东冶港的记载。
唐五代闽国时期,福州海上贸易达到全盛,成为当时中国四大港口之一,怀安窑产品远销我国东北地区及东南亚各地。宋元时期,福州港继续发展海外贸易。以宦溪窑、浦口窑、东张窑、义窑等为代表烧制的福州陶瓷是海洋贸易的重要商品。明代,郑和舟师在长乐驻泊扬帆。明成化以后,福州是中琉贸易的唯一口岸。
明清时期至近现代,福州港是中央经略东南海防的重点。天妃灵应之记碑、显应宫、柔远驿、马礁航标及闽江口炮台群等航海、海防遗迹见证、记录了当时的海上贸易盛况、海疆经略政策等。
福州海域“东界连接温州,其南接兴化、泉州、漳州”,为海上交通枢纽,暗礁林立,水路艰险,水下遗存类型丰富、年代跨度大、时代序列完整。以平潭分流尾屿沉船、大练岛一号、碗礁一号为代表的沉船遗址和以小练岛、东洛岛为代表的锚地遗址,出水了几乎囊括晚唐五代以来福建、江西、浙江等地区各主要外销窑口的产品,见证了我国东南沿海经贸格局和海上航线的变迁。
“福州的优势在于江海,福州的出路在于江海,福州的希望在于江海,福州的发展也在于江海。”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时任福州市委书记习近平就提出了建设“海上福州”的发展战略。这既是基于对世界经济发展格局和趋势的深刻洞察,也是从福州自身历史和地理大背景出发提出的宏伟蓝图。今年是“海上福州”战略构想正式提出30周年。经过30年的水下考古工作与研究,福州地区海洋文化遗产的时空架构已初步建立,为进一步研究福州地区海洋文化,做好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相信这些珍贵的海洋文化遗产,就是彰显和弘扬福州海洋文化精神,讲好福州故事的最有力依据。(记者 管澍/文 林双伟/摄)
责任编辑:赵睿
- 遇见世遗|出水青花 ——“碗礁一号”沉船打捞记2021-07-15
- “碗礁一号”沉船出水瓷器展亮相2021-05-18
- 最新福州新闻 频道推荐
-
福州新区干部职工一起“趣”运动2024-11-13
-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 这个婚姻登记点成了网红打卡点
-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