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s3777登录入口

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福建频道>福州新闻
分享

为了给福建淡水鱼做“鱼口普查”,两年多来,他走过淡水鱼栖息地的近百条溪流,家中摆了二三十个鱼缸,成了“水族馆”。

被亲友戏称为“鱼口普查员”的张继灵,本职工作是一名监狱民警,出于对淡水鱼的热爱,他购置设备,自学摄影,将省内淡水鱼的身影记录下来。

今年9月,海峡书局出版了福建第一本原生淡水鱼图鉴《福建野外常见淡水鱼图鉴》,这是张继灵两年多来的成果。图鉴采用活体图片,记录了153种福建淡水鱼类,其中首次披露了3种本地原生鱼。

萌生给鱼儿“做个普查”

“小时候,外婆家的村口有一片稻田,我常和表哥去捞鱼带回家养。”张继灵说,“80后”的他从小就对鱼类有兴趣,喜欢看着鱼在水里畅游。

长大后,养鱼、观鱼是张继灵的一大爱好。

2016年,福建省观鸟协会筹建自然宣教中心,展示一些本地野生物种,宣传保护生态环境的理念。自然宣教中心有一个生态鱼缸区域,专门用于放置本地野生淡水鱼类。本着为福建自然生态环境出一份力的意愿,张继灵成为生态鱼缸区域的志愿者,为观展者介绍本土野生淡水鱼类。他也因此连续3年获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志愿者特殊贡献奖。

张继灵发现福建淡水鱼类相关文献资料更新较为滞后,便萌生给福建鱼儿“做个普查”的想法。

2018年,张继灵的想法得到了海峡书局的支持。张继灵一遍遍翻阅手上仅有的一本鱼类图鉴资料——上世纪八十年代出版的《福建鱼类志》,里面的图片都是插画。他恶补各种鱼类专业知识,购置摄影器材,一边学习摄影,一边采集、拍摄样本。

制作鱼类图鉴过程挺难的

“为了保证拍摄效果,要将鱼带回福州摄影,抓活体鱼的过程挺难的。”张继灵说。考虑到鱼类的视野在晚上较差,他常在半夜捕鱼,蹲守的过程相当考验耐心与运气。

“在野外,有时会看见野猪在旁边刨树,危险是存在的。”张继灵笑着说,捕鱼时,他常常是“单刀赴会”,因此遇到危险时,只能自己处理。

捕鱼的过程不简单,如何不伤鱼、养好鱼,又是一门技术活。对于张继灵来说,运输活体鱼的过程也是一大问题。有时捕鱼地点远,而动车高铁又不允许带活物乘坐,张继灵只能坐客车回福州。

一回到家中,张继灵要马上开工,将一些需要立刻拍摄的鱼类拍好,而一些需要静养来稳定体色的鱼类,则先养一段时间再拍摄。

张继灵通常只捕一只或一对鱼,可以满足拍摄需求即可,从不破坏种群数量。为了捕鱼,有的地方他甚至要跑十几次才能带回活体鱼进行拍摄。

现在,张继灵正在做有关福建海洋鱼类的图鉴,继续为生态环境保护出一份力。

福州晚报记者 王威 见习记者 蓝秀楠/文

责任编辑:赵睿

最新福州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文明7》七大文明新细节 埃及希腊玛雅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