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s3777登录入口

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福建频道>福建新闻
分享

东南网1月14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郑璜)“十三五”规划收官之际,一组数据令人振奋:五年来,福建综合实力提级进位,地区生产总值接连跃上三万亿元、四万亿元台阶,全国排名从2015年第11位上升至2019年第8位,经济总量实现超越;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0万元,从2015年全国第7位上升至2019年第5位。

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擘画的“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福建建设蓝图,正一步步变成现实,靠的是全省上下全面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自觉从全国大局来思考和谋划福建发展,通过体制机制创新,积蓄发展动能,增强发展活力。

“十三五”五年间,八闽儿女用坚定铿锵的步履,走出新福建建设踏石留印的发展之路。

融入大局,拓展发展新优势

五年来,福建充分发挥经济特区、自贸试验区、综合实验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等多区叠加带来的发展机遇,朝着难点上,向着深处改,凸显新时代新福建在深化改革、服务全国大局的责任与作为。

2020年5月底,中国(福建)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迅速提档升级上线4.0版。 “一个平台、一个界面、一点接入、一次申报”,将国际贸易主要环节“前推后移”,通关效率更高,企业成本更低。目前,单一窗口已连接43个部门,实现对国际贸易主要环节、主要进出境商品和主要出入境运输工具的三个全覆盖,服务企业6万多家、单证日处理量突破100万票,货物进出口时间从4个小时减少至5~10分钟,船舶进出境从36个小时减至2.5个小时,每年为企业省下的开支,达300多亿元。

单一窗口的发展历程,正是福建自贸试验区不断以创新底色刷亮发展成色的缩影。2020年12月底,自贸试验区第17批34项创新举措新鲜出炉。自2015年4月份正式挂牌以来,福建自贸试验区已累计推出实施480项自贸创新成果,其中全国首创196项。企业登记“三证合一、一照一码”、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五个一”、投资审批改革“四个一”,至今都是企业获得感满满的创新举措。

改革向纵深处发力,开放之门越开越大,高质量发展方能一往无前——

去年刚度过40岁生日的厦门经济特区,立足“成为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试验平台、开拓者和实干家”的战略定位,发力产业转型升级、城市转型发展、营商环境优化、社会治理创新等多个领域,从地处海防前线的海岛小城,华丽蜕变为高素质高颜值的现代化国际化城市;

海丝核心区建设从“大写意”转为“工笔画”,丝路海运、丝路飞翔等八大工程深入实施,台闽欧班列通达30多个欧亚大陆城市,对外直接投资企业和境外分支机构累计达2800多家,3年来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贸易额年均增长12%以上;

平潭综合实验区全力打造“一岛两窗三区”,在旅游设施、环境提升、业态培育、对台交流、生态保护等方面进步可喜,目标直指福建乃至全国对外开放的海上新支点;

以滨海新城为核心发展区的福州新区创新建设开发模式,大部制、企业化、扁平化运作和员额制、年薪制、聘任制管理等创新举措不断……

瞄准痛点,寻求突破添活力

全面深化改革,是一场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提升营商环境,如同“点穴通脉”,将激发和释放出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部分电力外线建设零投资?厦门办到了! “时间缩短了半个月,节省办电成本约5万元。”2020年7月,厦门瑞恩特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成为首批享受新政策利好的企业。

以往企业的用电申请容量在1250千伏安及以下的,其电力外线建设由企业自主投资实施,不仅需要资金,还要报装申请、设计委托、施工委托、竣工验收等,涉及行政审批事项多、耗时长。去年6月底起,厦门市中小微企业1250千伏安及以下的用电,仅需向供电公司提出申请,通过后,电力外线建设从土建到电气的实施以及建成后的维护均由供电公司全程负责,资金由厦门市财政专项资金补贴。

这是全国唯一由地方政府财政全出资支持的政策,预计每年将为厦门市企业节约投资3000万元。

近年来,我省实施提升营商环境行动计划,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从开办企业、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电力供应、不动产登记、企业融资等方面推出一批改革举措,全省依申请审批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超过97%,“一趟不用跑”占比超过65%,开办企业时间压缩至3个工作日内,不动产登记时间压缩到5个工作日以内,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间压缩至90个工作日内,进出口整体通关时间较2017年压缩三分之二以上……2019年全国营商环境评价中,厦门、福州在全国41个城市中位居前列。

在创新和转型成为企业发展的必答题时,晋江企业家“敢为天下先,爱拼才会赢”。这里诞生了总投资15.5亿元的安踏一体化产业园,包括高端制造中心、物流配送中心、研发中心等,可支撑超500亿元的业务规模,年发货量超2亿件。柒牌智慧工厂、361°新零售混合云、信泰物联等,推动传统制造向“云智造”迈进。

从“质量立市”“集群上路”,到“品牌上市”,再到“创新驱动”,晋江的发展方式不断在变,但“晋江经验”改革创新的核心动力始终如一,也始终是福建加快改革、全面发展的重要引领。

“晋江经验”在全省开花结果。福建出台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21条”等具体措施,破解融资难融资贵、用地、人才等难题;深入开展“三个一百”活动,引导民营企业创新转型,高新技术企业中民营企业占98%。

改革攻坚的主战场上,创新创造蔚然成风。福建专门出台《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实施意见》,详细列举容错纠错八种情形,明确了“允许改革有失误,绝不允许不改革”的导向,为干部卸下思想包袱。

哪里有短板和不足,就改哪里——

持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钢铁、煤炭去产能超额完成国家任务,全省规上企业资产负债率显著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0亿元省技改基金带动社会资本投资技术改造逾千亿元;

以管资本为主全面转变国资监管机构职能,国有资本投资、运营改革试点启动实施,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稳步推进;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通过强化技术创新市场导向、实施研发费用分段补助、构建高效科研体系、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等十方面举措,进一步健全完善激励创新政策体系……

改革的号角越嘹亮,福建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就越强劲。

改革惠民,提升民众获得感

群众的获得感,检验着改革的含金量。

医改被认为是“最难啃的硬骨头”。从2016年开始,三明在12个县市区组建总医院,整合县乡村三级医疗资源,构建紧密型医疗共同体,并在1000人以上的建制村开办公立性质的村卫生所,几百位曾经在村里当“个体户”的“赤脚医生”被卫生院收编。与此同时,县级总医院的医院管理、医疗人才、疾病病种“三下沉”,截至2019年,三明全市各总医院基层分院诊疗量比2016年增长40.81%。

在“三医联动”“两票制”等做法全国推广后,如今,三明又将改革目光放到了基层医疗上。医保打包支付、组建总医院、C—DRG收付费……三明医改已迈入“以健康为中心”的3.0版。

从全省情况看,福建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效果评价连续5年居全国第一,2019年11月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专门发文向全国推广福建和三明医改经验。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作为国家首个生态文明试验区,福建各地一方面把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作为民生改革的优先领域,铁腕治理、精准发力,重现水清岸绿、鱼翔浅底,另一方面紧盯制度创新,构建“三个一”GEP核算体系,建立绿色目标考核评价体系,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等,22项制度成果向全国推广。

为做大改革的整体效果。2019年,以县域作为改革压力测试场,福建确定福清、集美、晋江、沙县4地作为第一批省级县域集成改革试点,开展原创性、差异化改革实践。2020年,结合统筹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组织实施20个重点突破事项。

以入选全省首批县域集成改革试点为契机,沙县探索实施“三票制”,即“房票”“地票”“林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盘活“人走房空、土地抛荒、林地失管”的农村闲置资源。夏茂镇农村产权服务中心在全省率先挂牌成立,集资产评估、产权交易、抵(质)押担保、保险和产权处置等功能为一体。

其他几个区县也立足各自区域特色、靶向发力:福清打出优化营商环境集成改革“组合拳”,护航市场主体发展。集美探索常态化疫情防控下的两岸研学新模式,实现从课程线路选择到政策兑现全流程网上通办。晋江探索工业厂房按基本单元分割办证、转让模式……蕴藏在基层和群众中的改革活力,持续迸发。

深化改革,创新机制,带来加快发展气象万千。新福建,正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迈向“十四五”。

责任编辑:赵睿

最新福建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海洋文化引领新航程:第三届福建省海洋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