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s3777登录入口

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专题地图>专题要闻
分享

人民网厦门7月19日电 (叶青卿)“‘网生代’的网络素养,一方面靠自己摸索,另一方面就需要国家来给予健康、有序、安全、文明的网络清朗空间,通过社会大环境来给广大青少年进行网络素养的建设。”19日,2023年中国网络文明大会海峡两岸青少年网络素养建设论坛在福建省厦门市举行。论坛上,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会长、人民日报社原副总编辑马利表示,“正能量”就是网络文明最显著、最动人的外部面貌,要摸透网络传播“时、度、效”的规律,对接青少年的心理与需求,用他们喜爱的表达方式,创造接地气、有温度的作品,让广大青少年爱听、爱看、产生共鸣。

马利:用有温度、接地气的传播内容助力青少年网络素养建设

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会长、人民日报社原副总编辑马利作主旨演讲。人民网摄

附主旨演讲内容(节选):

十年前,我在人民日报工作时,去厦门大学参加一个活动。有一个大学生悄悄告诉我,他们不看报纸,连新闻网站的客户端都不用,他们获取新闻的方式,就是在打游戏的时候,屏幕下方弹出来的资讯小窗口。2014年,当时就有近八成的用户开始在社交平台上分享新闻,七成在移动端读新闻,用电脑看新闻的不到一成。

弹指一挥间,日子过得真快,信息技术迭代更新的速度更快。2022年,共青团中央发布报告显示,我国未成年网民规模达到1.91亿,未成年人上网率96.8%,使用手机上网比例为90.7%。我们的短视频平台就因为“太火”,不得不推出青少年模式。明年是中国互联网全面接入的第30个年头,当年的青年学子,已经是当今的社会中坚。他们是真正的互联网的原生人群,下一代智能互联网向何处去,他们将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互联网是平台,平台上有了人类的活动,自然就会产生文明的范式。世界上从未有一个国家,像中国这样如此重视网络文明,历经几千年连绵不绝又饱经沧桑的国家,才会深刻懂得在快速变革的时代,一旦道德失范,将带来多么沉重的灾难。

互联网是载体,网络文明不会无中生有,凭空而来,它必然伴随着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就像我刚才提到的十年前的大学生,他们就是“网生代”,当年大部分的父母并不能给予他们网络素养的培养,他们比父母更了解互联网,不是“三娘教子”,而是“子教三娘”。因此“网生代”的网络素养一方面靠自己摸索,另一方面就需要国家来给予健康、有序、安全、文明的网络清朗空间,通过社会大环境来给广大青少年进行网络素养的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网络空间建设,近日他对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坚持正能量是总要求。“正能量”就是网络文明最显著、最动人的外部面貌。网络,本身就是一把双刃剑。用好了,披荆斩棘,无利不往;用岔了,一溃千里,伤人害己。

2020年,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应运而生,为边远贫困地区提供了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至今累计浏览次数超过60亿次,降低了共享优质课程的门槛。

我听说,ChatGPT上线以后,最头疼的是两岸的大学教授,因为学生们开始利用这类语言模型来写论文。如何判定这内容的客观准确呢?估计大家都知道在ChatGPT上“林黛玉倒拔垂杨柳”的故事,正因为用户反复诱导性的内容输入,才生成了如此荒唐的故事。ChatGPT的内容,主要依赖大数据和文本数据的训练,也就是“喂料”,那么它的底料又是谁喂给的呢?

大陆和台湾地区是亚洲地区最具活力的互联网市场之一。ChatGPT隐性方式的传播,通过各种手段直达网民。其中,海峡两岸的青少年将是这类信息渗透的重灾区。青少年尤其是未成年人涉世未深、阅历尚浅、信息鉴别能力有限,不良的网络信息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那么我们如何正确驾驭网络、趋利避害?最重要的,还是要加强未成年人的网络素养教育。

2020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新加了“网络保护”的章节,首次明确规定“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应当加强未成年人网络素养的宣传教育”,同时要求他们的父母或监护人也要提高网络素养,加强对未成年人使用网络行为的引导和监督。

2022年中科院新闻所、中科院新闻传播学院、社科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的《青少年蓝皮书: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报告》指出,未成年人的网络素养培育正在步入,快速提升时期。

那么,在青少年网络素养建设的过程中,媒体应该发挥怎样的作用?基于对新闻舆论工作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了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使命,即: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谬误、明辨是非,联接中外、沟通世界。这48个字,是每一个新闻人,都必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我想,这也是做好传播内容、助力青少年网络素养建设,必须要遵循的工作准则。

去年9月开始,人民网联动国家文物局、福建省教育厅,为全国大中小学生精心设计一堂文明探源思政大课,中国科学院、敦煌研究院、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院的“顶流”专家娓娓道来,从栽培水稻、七孔玉刀、到敦煌飞天,学生们直呼不过瘾,追着预告跑。那一件件珍贵文物,散发的是中华文明的律动。“Z世代”的青少年玩过了动漫,又爱上了可亲、可敬、可爱的传统文化,一点都不违和。

这也再次提醒我们,要摸透网络传播“时、度、效”的规律,对接青少年的心理与需求,用他们喜爱的表达方式,创造接地气、有温度的作品,让广大青少年爱听、爱看、产生共鸣。在2021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参加全国政协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时说:“‘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

“同上一堂思政大课”在网内也享有资源的“顶配”。除人民网自有的PC端、客户端外,人民网法人微博、人民网官方微信、以及在其它自媒体平台的账号,都会同步参与对活动的预热、推广,还有咪咕等合作伙伴的加盟,打通了全媒体的矩阵传播。“同上一堂思政大课”“破圈”的梗阻点,形成更大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

责任编辑:赵睿

最新专题要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漳州市智慧渔业项目入选全国典型案例名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