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中新貌
70年,对于千年古县尤溪而言,弹指一挥间。
潺潺流淌的沈溪,是岁月坚定的守望者。过去的70年里,它见证着这座有着千年历史的古城,快马疾驰,以从未有过的速度,在历史的年轮中,谱写了最壮阔的发展篇章,弹奏出最有力的发展强音。
1949年7月5日,位于闽中的尤溪县宣告和平解放,成为福建境内第一个和平解放县。彼时,尤溪县一片萧条,经过全县人民70年的不断进取,全县地区生产总值从建国初期的1679万元,增加到2018年底的246.4亿元,尤溪经济走上快速发展的轨道,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从当时的一穷二白,到如今的快速发展,尤溪一天天地变化着。曾经困囿于“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尤溪,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出了一条山区县科学发展、跨越发展、高质量赶超发展的新路子。
朱熹公园
活力迸发 产业结构优化促发展
金秋,收获的季节。9月16日,福建省2019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庆祝活动启动仪式在尤溪县举行。尤溪的农业发展,再次让世人眼前一亮。作为中国金柑、竹子、油茶、绿竹之乡,尤溪县同时还是全国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全国木本油料特色区域示范县。科技和品牌,为传统的农业大县插上了腾飞的双翼。
曾经的传统农业大县,如今早已搭上一、二、三产协调发展的快速列车。
58.0∶17.6∶24.4,这是解放初期尤溪县的三次产业结构。2018年,这一数据调整为18.0∶44.9∶37.1,实现了工业超农业,二、三产双超一产的历史性转变。经济增长拉动由农业主导逐步转向二、三产业主导,产业结构逐渐优化升级,日趋合理。
“2011年4月,我们开始同尤溪进行合作洽谈,只用了8个月时间,顺源在尤溪的第一间厂房就建好投产了。”回忆起8年前初到尤溪的光景,福建顺源纺织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祖华特别感慨。这家位于福建省尤溪县经济开发区城西园的纺织企业,如今已成长为福建省工业和信息化省级龙头企业和高成长企业。
对于有“中国革基布名城”之称的尤溪县而言,当年承接沿海产业转移,从长乐引进顺源,如同给县里的纺织业发展按下了“快进键”。尤溪县原有的纺织企业以生产革基布为主,大多从乡镇企业发展而来,尽管发展多年,但是存在着效益低、体量小等情况。如今,县里抓紧培育以顺源系列纺织公司为龙头的“金娃娃”企业,推进经编染整产业园建设,推动尤溪纺织产业正向“高、新、特、精、优”方面发展。
尤溪纺织迈向“智能制造”
从“中国革基布名城”到“中国混纺纱名城”,尤溪纺织行业拥有两块响当当的金字招牌。“这不仅有利于提升尤溪纺织产品在市场上的议价能力,而且能够对当地的产业集群配套、产业链条延伸等方面,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李祖华说。目前,尤溪正在加快形成“纺纱-织布-染整-制革”革基布产业链和“聚合-锦纶-经编花边织物-印染加工-高档面料-服装”轻纺高新产业链。
纺织业转型升级,是尤溪县工业发展提质增效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尤溪县围绕做大做强“3+2+2”产业,即巩固提升纺织、林产、矿产三大支柱产业,大力发展文旅康养、特色现代农业两大主导产业,加快培育香精香料、机械电子两大新兴产业,强力推进创新驱动发展。
目前,尤溪已经形成以纺织、林产、矿产三大行业为主导,其他行业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全县建成城西园、城南园、洋中机电高新园等多个经济集中区,园区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占全县的47.4%。2018年底,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59家,总资产96.64亿元,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95.4亿元,实现利润总额4.67亿元。
工业从无到有,作为第三产业的旅游产业,在尤溪更是厚积薄发、破茧成蝶。2018年,尤溪县全年接待旅游人数228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4亿元。谁能想得到,在2015年以前,这个县的A级旅游景区还是一片空白?
“全域、全民、全要素、全产业链”,2015年底,尤溪县在全省甚至全国率先提出全域旅游新理念,根据当地旅游资源丰富、点多面广的特点,确定了“我家在景区”的发展目标,以全域旅游发展,推动一产、二产、三产融合发展。如今,尤溪已经成功打造侠天下、朱子文化园、桂峰古民居等3个国家级4A旅游景区,6个国家级3A旅游景区,A级旅游景区数量在全市排名第一;全县拥有农业观光采摘园5个,休闲农庄10个,146家农家乐……尤溪,正一步一步地,向着旅游强县迈进。
祥云“银朵”产销旺
日新月异 城乡面貌焕新展魅力
70年时光拂过尤溪,鬼斧神工雕刻出的巨变,从交通开始。
解放初的尤溪,基本处于半封闭状态。现如今,四通八达的现代化交通路网设计,突显着尤溪的区位优势。2018年,全县公路里程数达到3394公里,尤其是福银高速公路、厦沙高速公路、向莆铁路的通车,使尤溪从“闽中井底”跃升为“闽中枢纽”,顺利融入福州1小时经济圈,成为推进闽西南协调发展和联接厦泉漳的重要节点城市。
千年古县尤溪县迎来全新发展机遇。闽中新都市、朱子文化城、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多次进入中国最美县城排行榜、全国“深呼吸小城百佳榜”等榜单……这些,无不彰显着古城愈发年轻、蓬勃的新魅力。
尤溪原是典型的“大县小城关”。即便在20年前,城区人口也才6万多人,面积不到5平方公里。城市要发展,必须拉大框架!“按照‘一主、两辅、多组团’规划布局,通过‘东扩西连南拓提中心’,尤溪县城区原先分散的‘带状’城市格局得以拓展。”尤溪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局长张世铨介绍。
尤溪县委、县政府一任接着一任干,拓足空间、合理布局,持续推进宜居宜业宜养的城市建设。2007年,尤溪县开始委托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对县城总体规划进行修编,2009年9月,修编工作完成。“灵山秀水、朱子之源、闽中明珠”,按照这一理念,一个规划范围302平方公里,主城区40平方公里,建设用地22平方公里的“新尤溪”蓝图,正在步步落地。
尤溪县大手笔分组团推进“东城、西城、南城”三城建设。实施5.5平方公里的东城新城开发,建成以居住为主,行政、商业和休闲为辅,交通便捷、设施完备、环境优美、富有气息的现代化新城;规划面积17平方公里的西城,逐步打造集生产、物流、商务、居住为一体的城市次中心和对外交通枢纽;3.6万亩城南工业园区正在有序开发,通过产业聚集人气,配套完善城市功能设施,让人留得下、住得好。
厦沙高速公路尤溪西城互通
将文化基因融入城市建设。尤溪是南宋理学家朱熹的诞生地,围绕做精、做深、做大、做强朱子文化品牌工程,尤溪县实施“全城朱子文化”城市发展战略。投资20亿元建设紫阳公园、朱子诞生地、公山景区、文山景区、紫阳湖等五个板块项目。
城乡房地产开发、乡镇集镇建设、新农村建设、公路交通网络、电力通讯网络、农田水利工程与安全饮水工程……一大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实施,迅速改变着尤溪城乡面貌。洋中、梅仙、西城、坂面、西滨等小城镇建设如雨后春笋,日新月异,推动实现由城乡分割向城乡协调共同发展的转变。
如今,尤溪县城建成区面积已拓展到15平方公里,比2000年时扩大了10平方公里。面貌日新月异,发展蒸蒸日上,尤溪,已从一个山区小城变为众人瞩目的闽中新城。
全面提升 社会民生事业新突破
“现在这样的生活,以前连想都不敢想。”84岁的尤溪县西城镇七尺村村民李祖璧说。20年前,政府补贴帮助他建起了新房。如今,老人按照国家政策,享受着农村医保、养老补贴。
家紧挨着村卫生所,问医拿药特别方便。李祖璧患有高血压、失眠症的妻子长年服药,年事越高、对药物的需求更大,可是,妻子看病吃药的花费,却从以前每个月100多元,降到现在每个月10多元——医改的红利,老百姓实实在在地获得。
“全国医改看三明,三明医改看尤溪”。从“三医”联动到医共体试点建设,再到如今的全国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示范县,医改,是尤溪改革创新精神最真实的写照。作为全国医改示范县,自2017年4月起,尤溪全面实施县域医共体建设,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解决群众看病难。
“就医环境一直在改善,特别是医改实行后,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诊疗人数提升,群众方便了,我们的工作条件、报酬收入也更好了。”七尺村卫生所乡村医生陈宝信说,他从1975年开始就在村里当赤脚医生。
70年,尤溪人民的生活,早已今非昔比。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78年的121元增加到2018年的16988元,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由1990年的1957元提高到2018年的76731元。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和农村人均住房面积,分别达到38.25平方米和60.83平方米。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逐步向全面小康和富裕型生活迈进。
随着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科教文卫等各项社会事业也呈现出蓬勃发展态势。
尤溪第一中学
科技事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1986-2000年,尤溪先后承担实施省、市、县三级科技开发研究及中间试验、星火计划应用与推广等项目1240多项,取得190项科技成果,获得省、市、县各项科技进步奖244项。如今的尤溪,早已通过全国科技进步县考核,将“省知识产权强县”和“省级可持续发展试验区”的称号收入囊中。全县10家高新技术企业,实现产值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7.5%。
教育事业成果丰硕。从解放前仅有1%的人口上过学,到如今,尤溪县受过中等、高等教育的人数迅速增加,人口文化素质不断提高,尤溪正朝着教育大县、强县目标迈进。全县现有省“一级达标”中学、“二级达标”中学和“三级达标”中学各1所,省重点职业中专1所,省示范小学1所,省农村示范小学9所,市优质幼儿园3所。教育质量稳步提升的同时,足球、机器人、文化艺术等特色教育成效显著,2018年,全县有60多个项目、480多人次获得各级各类奖项。
文化长廊
文化事业生机盎然。解放以来,尤溪的文化结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消费都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以县级文化事业单位为龙头,乡(镇)文化活动场所为中心,村俱乐部、活动室为基础的县、乡(镇)、村三级文化网络基本形成,逐步实现了以城带乡、城乡一体化的新文化格局。作为朱熹故里,尤溪县更是将“朱子文化”成功打造为闪亮的城市名片,熠熠生辉。
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全县1881户5921人贫困户,现仅剩1户2人。新增就业人数,从改革开放之初每年不足10人,提升到现在近2000人。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一串串数据是最好的证明,一张张笑脸是最好的见证。
风雨兼程,如今,千年古城正轻装上阵,显现出从未有过的活力。闽中明珠,在这个丰收季里,绽放着前所未有的光芒。
(三明市融媒体中心 记者 曾凤清 洪新瑜)
(本文图片由 洪新瑜 严士冬 陈杰 刘建光 李振铨 纪月珠 杨羽 提供)
责任编辑:黄仙妹
-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闽港澳台四地联欢晚会今晚举行2019-09-29
- 王宁:努力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营造安全稳定环境2019-09-29
- 收好这份指南,看懂这件大事!盛典前瞻丨时政新闻眼2019-09-28
- 福建省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平潭专场新闻发布会举行 陈善光作主题发布并回答记者提问2019-09-27
- “世界地瓜之都”花落福建连城2019-09-27
- 三明各县市区喜迎国庆2019-09-27
- 福州统一战线开展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活动2019-09-27
- 一图了解新中国成立70周年来平潭发展成就2019-09-26
- “礼赞新中国,悦读新福州” 福州市图书馆将组织系列阅读活动2019-09-25
- 龙岩市将举办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文艺晚会2019-09-25
- 最新专题要闻 频道推荐
-
莆田高校掀起与国旗同框热潮2019-09-29
-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 一周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