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在即,全国考生将迎来人生中的关键时刻。最近,高考也再次勾起几代人的多样回忆。
1952年,高考实行;1966年到1977年间,高考暂被废除;1977年,高考恢复……作为中国最重要的考试之一,高考被认为是相对公正、公平、公开的人才选拔形式。多年来,高考影响了上亿名考生的人生轨迹,也镌刻着国家发展、时代变迁的印记。
今年是恢复高考40周年,我们找到几位参加1977年高考的“考生”,听他们说说当年的故事,也许和他们比起来,现在的考生还是相当幸福的。
史晋川
杭州大学77级政治系
现为浙大文科资深教授
那张粉色准考证我还留着
史晋川保存着当年的准考证。钱江晚报 图
1977年5月31日,晴。
“郑阿姨告诉我一些关于今年大学招考的内部消息,今年的招考是文革十年来数量最多的一次。”史晋川在当天的日记里写下这样一句话,那时他已经在浙江临安高虹公社插队两年多,但并不知道他将迎来一个改变人生的夏天。
自己编复习题
“那是我第一次听到当年招考的消息,只是‘招考’并非‘高考’。”如今已是浙大文科资深教授的史晋川说,当时上大学都是单位推荐,他虽然在公社表现不错,但推荐名额估计轮不到自己,“那时大家都知道,上大学的选拔标准不是文化程度。没有点关系、没有领导欣赏、不开点后门,上不了大学,文化水平反而是最后考量的。”
1977年6月4日,晴。
“今天早上起床,烧好饭之后,开始复习英语。复习初中第一册一至五课。”史晋川在当天的日记里提醒自己,“念书,读大学是好事,但不能因此而引起情绪的波动,影响自己的工作、学习。要在搞好工作的前提下,抓紧自己的文化课复习。”
无论如何,他想要努力地去试一试。“去插队的时候我随身带了一小箱书,除了马列选集和毛选,还带了初高中课本和袖珍英汉词典,还有一本新华字典。”史晋川感慨地说,他至今仍庆幸没有放下学习。
1977年,施行了7年之久的“推荐上大学”制度被废止,高考恢复。“我们从《人民日报》上正式确认了恢复高考的消息。”
激动吗?“没有时间激动,当时距离初试只有一个多月时间了,我们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分工合作,集体复习。”史晋川说,当时知青中凡是高中毕业的都打算去试一试,可是复习资料实在匮乏,怎么办呢,“我们分工合作、各展所长,自己编复习题,自编自答,自己手抄复写,分发给大家。”
1977年高考,是迄今为止唯一一次在冬季进行的高考,11年间积压的数百万考生,从山村、农场、工厂、矿山、营房、学校涌向新设立的各级招生委员会,从各个角落搜出尘封的课本,一场空前规模的大学习大复习随处可见,朗朗书声随处可闻。
当时知青们自己编写的作文题里有一篇《赴考》:我迎着灿烂的太阳,走在赴考的路上……这是一条什么“路”呢?这是一条希望的路。如果没有那年的高考,他又打算走一条什么样的路呢?“回城当工人,或者报名参军,当时我们的选择并不多。我内心最想去的地方还是大学校园。”史晋川说,如果不是那年恢复了高考,或许他还有其他选择,但多半不会走上如今的道路,那就再没有搞经济研究的史晋川,没有了从“七五”到“十三五”连续七次参与浙江省五年规划制定的史晋川。
同学不少年
1977年12月22日,史晋川和通过初试的其他考生提前一天赶到了临安县城,准备参加第二天的复试。只要通过复试,他们就相当于一只脚跨进了大学校门。
“从我插队的生产队到临安县城还挺远,我们要先坐手扶拖拉机到公社,再转长途班车到县城,提前一天就在临安中学附近找了个小招待所住下了。”复试的考场就设在临安中学。史晋川的政治课学得好,临考前一晚还在帮同房间的考生复习,结果他的大嗓门引来了隔壁的考生,一个带一个,招待所的小房间里很快就挤满了人,成了临时课堂。“当时真的是这样,每个人都很努力,谁都不想放弃来之不易的机会。”
1977年12月23日,复试第一天。
“我记得那天天很冷,但我坐在考场里已经感觉不到冷,只觉得激动、兴奋。”他说,初试的规模很惊人,整个公社六七百知青(包括回乡知青)近一半都报名参加了初试,但大部分被刷下来了,进入复试的只有几十人。
每次监考老师走到身边看答卷,史晋川总是忍不住抬头看他,似乎只有从他脸上看到嘉许的表情,才能多放一点心。“那时候距离高中毕业已经近三年,太久没有参加考试了,心里终究是忐忑的。”恢复高考第一年,史晋川插队的公社一共有5个人考上大学,他是其中之一。
1978年1月起,恢复高考后的首次招生工作进入录取新生阶段。“我们正式报到是1978年年初,我被当时的杭州大学政治系录取了。”史晋川说,当时政治系一共录取了140多人,那年他21岁,按年龄排在系里只能算小弟弟。
史晋川分在政治系二班八组,学号770078。他的同学多数都已非少年。“我们小组长老林30岁,来报到的时候已经结婚,有四个儿子,最大的一个上小学二年级。”这在77级大学生中算是比较普遍的现象。和史晋川一样,很多考生仍保留着1977年高考的准考证,那张还没有手掌大的深粉色小纸片,改变了他们的人生轨迹。
张涌泉
杭州大学77级中文系
现为浙大文科资深教授
看到作文题《路》心情复杂
钱报记者在查看老杭州大学的资料时,看到了一份77级新生名单。其中在中文系名单中,记者看到张涌泉的名字,编号是770184。目前在浙大人文学院任教的张涌泉教授看到当年的新生名单,他很是感慨,“一晃40年过去了。”
他回忆说,恢复高考那年,他22岁,正在浙江义乌的一个县城中学当老师,而且还是代课老师。“不算正式员工,那时老师少,我要教语文、机电甚至音乐。”
他记得有一天,学校相熟的老师拿了份报纸兴冲冲来找他,进门就大喊:恢复高考了!张涌泉还有点懵,拿过《人民日报》仔细看,才知道高考恢复了。“当时一瞬间,我就意识到,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来了,很快下决心参加高考。”他找来各种学习资料开始自学。幸亏一直在学校的关系,很多知识没有落下。“心里没底,就是想冲一把。”他记得当时学校里有3个老师决定参加高考,幸运的是,他们最后都考上了,很多年后,他们依然保持着联系。
他说,当时全省考试前,县里还要进行一次选拔考试,去掉基础太差的人。“当时县里的考试来的非常多,年龄相差很大,有十几岁的,也有30岁的,县里考完了通过之后就通知可以参加全省考试,当时距离考试只有两三个月了。当年省里的统考也是在县里考的,考了两天,心情很紧张。”
他说,至今他印象最深的就是语文的作文——《路》。“当时看到这个作文题目,心情很复杂,其实当年那次高考,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我们的人生道路,从此就走向了不一样的方向,所以大家都拼命往这条路上挤。”
张涌泉说,当时他填报的志愿有杭大、浙师大等,“当时也没多想,就想着能考上大学就行了,就想着离开小县城。”
后来张涌泉在杭大读书,遇到不少名师,之后就走上了学术之路。他说:“高考确实改变了我的命运。”
责任编辑:肖舒
- 2018年福建省普通高考今日开始报名啦!2017-11-09
- 浙大回应“网红论文”考核:10万+仅是指标之一2017-09-25
- 新高考“弃物理”成趋势 物理学界很心塞2017-09-11
- 易烊千玺:拍五月天MV有压力 下半年备战高考(图)2017-09-08
- 13岁浙大新生陈舒音报到:9岁读高中 没有上过补习班2017-08-26
- 重金奖励高分考生背后:送钱、送房“各怀心事”2017-08-25
- 浙大迎首位90后美女博导 杨树个人资料 女神学霸太牛!2017-08-24
- 过了一本线未被录取?浙江省教育考试院还原真相2017-08-20
- 上海高考改革:涉医专业报考数和录取线双上涨2017-08-10
- 医学专业受冷落:苦累收入低 医患关系紧张2017-08-04
- 最新国内新闻 频道推荐
-
女子网购货不对板 商家爽快退款还多退1万?2017-11-12
-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 一周热点新闻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