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s3777登录入口

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福建频道>南平新闻
分享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

社会救助、养老服务、社区治理、社会组织、婚姻殡葬、慈善促进……民政关系民生,民生连着民心,民心事关大局,触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民政系统认真贯彻中央、省、市决策部署,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工作理念,革弊鼎新、攻坚克难,不断提高民政服务能力和水平,民政各项事业取得新进展新成就,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民生成绩单,是全省唯一被表彰的设区市民政局。

兜底保障网越织越牢

困难群众有了更多获得感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织牢基本生活保障网,是民政工作的一项重要职责。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保基本、兜底线制度不断健全,市、县全面建立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协调机制,不断提高社会救助标准,把民生兜底保障网织得更密、编得更牢。2018年全面实现城乡低保标准一体化,5个市、区按6960元执行,5个县按6456元执行,城乡低保年平均标准比2012年底分别提高77.5%、172.6%。

我市在2017年调整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标准时,即实行城乡一体化的救助供养政策,扎实推进无生活自理能力特困人员集中供养,全市无生活自理能力特困人员集中供养率位居全省第二。同时,在全省率先将符合条件的长期滞留流浪乞讨人员纳入特困人员供养范围,2017年以来全市累计落户安置并纳入特困供养67人。

民政工作不是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为推进社会救助精准化,让每个真正困难的群众得到有效救助,我市通过建立跨部门常态化的救助申请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紧急救助程序、完善“一门受理、协同办理”工作机制、全面推行乡镇备用金制度等有效措施,切实增强临时救助实效,2013年以来全市实施救助34494人次,发放临时救助金5585.22万元。

一项项民生暖政、一条条民生举措,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困难群众的身边,人民群众基本生活的兜底保障进一步加强。

——推进残疾人助残工程,落实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惠及21.13万人次,发放补贴20.07亿元。

——加大老区帮扶力度,144个革命遗址修复项目、310个基础设施项目、71个生产性项目共争取到上级补助资金4830万元。

——严格落实革命“五老”人员定期生活补助标准与重点抚恤优待对象定期抚恤标准同步增长机制,革命“五老”人员定期生活补助标准提高154%。

众多的惠民政策、真金白银的投入,见证了温暖困难群众的“民生温度”。在奔往全面小康的路上,困难群众正一步一个脚印跟上。

养老服务短板补齐

老年人有了更多幸福感

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在我市,现有60岁以上常住老年人61.65万人,占常住人口的21.3%。随着年轻人大量流出,空巢化老年人有14.68万人。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如何让老人快乐地生活、健康地长寿、优雅地老去?

为有效破解养老事业发展难题,在市委召开五届三次全会上,将养老事业发展作为补齐民生事业短板的四项重要内容之一进行部署,规格之高、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在全市民政工作历史上尚属首次。

市政府印发《关于加快补齐短板促进养老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南平市老年服务与管理类专业毕业生到养老机构入职奖补方案(试行)》等政策措施,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7家优质养老团队参与我市养老服务事业发展。

“看到这里环境舒适,管理服务好,老人住得开心,我就放心了。”在光大百龄帮·建瓯颐养中心陪伴母亲的刘女士动情地说。中心给予老人24小时照顾,让她可以安心工作了。

这家占地70亩的现代化养老机构由政府出资建设,采取“公建民营、医养结合”的方式进行管理服务,引入社会力量百龄帮养老产业集团运营,全方位为入住老人提供优质、舒适的服务。

如今,这样的养老服务机构越来越多了。全市建成81个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街道和中心城区乡镇覆盖率达93.1%;建成农村幸福院、老年活动中心、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站1120个,建制村覆盖率达68.6%;全市共有养老床位2.1万张,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数35.4张。今年,我市民政局还争取到第四批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中央财政已下拨资金1766万元。

在拥有数量的同时,全面提升服务水平也是重中之重。全市已建养老机构建筑安全和消防安全整改合格率100%,10县(市、区)引进3家居家社区专业化服务组织;医养结合不断加深,所有养老机构能够为入住老人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乡镇敬老院平均床位使用率由21.63%提高到50%以上,社会化运营比例由14.2%提高到54.2%。

社会治理水平不断提升

广大市民有了更多安全感

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和最具活力的细胞。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民政部门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的部署,推进社会治理改革,创新社会治理体制,转变社会治理方式,有效激发了基层社会活力。

城乡社区治理全面加强。我市出台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等文件,积极创新社区治理体制机制,推进社区减负增效,加大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力度,推动落实社区运转经费和社区服务群众专项经费,2013年以来新增社区47个,新增社区服务用房2.22万平方米。目前10个县(市、区)全面建立城乡社区“三社联动”试点正稳步推进,让更多的社工机构、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

基层民主制度不断健全。民政和有关部门指导各地村(居)委会依法有序开展民主选举,圆满完成第12届、13届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加大村(居)务公开力度,发展多种形式的基层协商,健全村(居)民主管理和监督制度,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更加充满活力。

深化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改革。持续推进民政领域“放管服”改革,推动社会组织登记简政放权,落实“一趟不用跑、最多跑一趟”等一系列措施,在全省率先采用第三方审计和评估购买服务开展社会组织审计、执法抽查和评估。目前,全市建立社会组织孵化基地10个、登记社会组织2282家。这些社会组织投入脱贫攻坚和救灾资金达1.2亿元,受益群众达50余万人。

社工和志愿者队伍逐步壮大。出台推进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和社会工作发展政策,社会工作人才人数增长14倍,在2018年我市社工人才队伍建设综合考评全省第一。全市在志愿服务信息系统注册登记志愿者累计30.45万人,志愿服务在扶老、助残、慈幼、脱贫攻坚、便民服务等基层社会治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此外,民政系统还深入推进社会事务改革和专项行政管理,纵深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不断加强儿童福利工作、完善基本殡葬服务体系、创新婚姻登记管理、强化区划地名设置、促进福利慈善事业发展,为全社会提供便捷、高效、优质的社会服务。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未来,全市民政系统将以机构改革为契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决策部署,进一步做好脱贫攻坚、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基本社会服务和专项行政管理各项工作,推动民政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真正将党和政府的便民利民政策落到实处,让群众有越来越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本报记者 廖晨星

责任编辑:黄仙妹

最新南平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福建泉州向金门供水六周年 累计供水超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