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s3777登录入口

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福建频道>南平新闻
分享

原标题: 南平首批36家企业共同使用“武夷山水”区域公用品牌

为了帮助好产品打开市场,南平市牵头,从现代农业入手,让首批36家企业共同使用“武夷山水”区域公用品牌,通过品牌建设提升产品价值

山水为媒 齐闯市场

海峡网7月25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郑雨萱 通讯员 林梦琳)

今年4月,我省8种农副产品列入央视“国家品牌计划——广告精准扶贫”项目,南平占据四席。5月初,南平竹笋、政和白茶宣传片在央视亮相,一经播出,闽北山货成了“香饽饽”,政和白茶几近脱销……

初尝甜头后,南平市亮出更大动作,从现代农业入手,推出“武夷山水”区域公用品牌。26日,中国南平“武夷品牌”建设发布会将在武夷山召开,首批36家企业将共同使用“武夷山水”品牌,分享品牌的溢价增值效益。

“实施品牌战略,是推进高质量发展、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是推动产业升级、优化产品供给的有力抓手,是适应消费结构升级、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南平市委书记袁毅说。

农业发展之困

南平作为农业大市,十个县市做到了“一县一品”。农业产业种类多而全,尤其在茶叶、果蔬、食用菌、畜牧水产、花卉、苗木、中药材等方面具有输出优势,形成了武夷山茶业、光泽鸡业、延平乳业、顺昌菇业等特色优势产业。多年来,南平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增速始终位居全省第一。2017年,南平市还成为首批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

然而,好山好水孕育的好产品,在市场上却始终不吃香。

浦城是全国商品粮基地,近年来,由于东南亚大米冲击国内市场等原因,浦城大米虽然产量稳定,价格却大不如前。“同样是大米,东北‘五常大米’享誉全国,浦城大米附加值不高,就是缺乏一个响亮的品牌。”浦城县石陂镇浦丰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卜正标说。

浦城大米遇到的问题,也是闽北优质产品在拓展市场时遭遇的难题。当前,南平一系列好资源、好产品面临着有资源优势无市场优势、有口碑优势无品牌优势、有品质优势无价格优势的问题。

“发展区域品牌,能够利用其独有的公共性、外部性、持久性和规模效益性等特性,促使更多人才、资金、技术、信息等优势资源向区域内集中,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南平市“武夷品牌”建设工程领导小组负责人说。从去年以来,南平市依托生态、空间、资源等后发优势和武夷山“双世遗”世界级品牌优势,实施“武夷品牌”建设工程,举办了现代农业品牌专场对接会、中国茶叶产业集群品牌发展研讨会和“品牌力量·走进南平”等大型品牌宣传推介活动,提升“武夷山水”品牌的名气。

插上品牌翅膀

“武夷山水”品牌作为区域的金字名片,对于闽北企业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小企业按照标准生产好产品容易,最愁的还是打市场、拓销路。”周朝坚是政和一家小型茶企老板,他说,早年各家企业都是单打独斗,成本高、风险大、收益并不见得好。近年来,政和县抱团打造“政和白茶”品牌,通过连续举办六届政和白茶斗茶赛,组织茶企参加国内外茶展、茶博会等活动,使得品牌如今的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逐年提升,企业推广费用减少了,效益反倒增加了。

获益于品牌带来的增值效益,南平市开始打造“武夷山水”区域公共品牌,以高标准监管产品品质,专业化进行品牌营销推广。

据了解,使用“武夷山水”品牌的产品准入门槛极高,必须品正质优。南平市“武夷品牌”建设工程领导小组负责人介绍,使用该品牌的产品,至少达到“绿色食品”及以上标准,入围的产品,还需经过相关部门及第三方机构层层把关、检测审核。此外,南平市不断探索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对生产环境、生产过程、产品质量进行全方位管控。今年,南平市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建设,将许可使用“武夷山水”品牌的食用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纳入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管理。目前,已实现政和白茶、南平竹笋、浦城大米、建阳橘柚等农产品“一品一码”销售。未来,每一件产品都将做到“一物一码”产品认证溯源,只需手机一扫码,就能看到产品的产地环境、种植、生产加工、检验检测、包装分拣、物流运输、终端销售等各环节的信息。

提升产品价值

以品牌建设提升产品价值,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品牌是企业竞争力的综合体现,是能带来溢价、产生增值的无形资产。有了好的品牌,就能促进产业与金融有效对接,使产品卖出好价钱,并催生许多新业态。”南平市领导说。

在今年中国品牌价值评价信息发布会上,南平领回一份骄人的“成绩单”——全域内共有9家企业、2个区域品牌上榜,其中武夷山国家风景名胜区品牌强度940,品牌价值2666亿元,总体实力名列前茅;武夷岩茶的品牌强度937,品牌价值693.1亿元,品牌价值继续雄踞全国茶叶类第二位。

借鉴这些品牌的发展,今年4月,南平组建“武夷山水”品牌运营管理公司,负责武夷品牌的运营管理,积极构建线上线下立体化、多元化营销渠道。将通过品牌建设提升技术创新能力、激活人才动能,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重点产业融合发展,打造支撑重点产业发展的创新体系、人才体系、政策体系,多举措推动全市绿色产业发展壮大。

责任编辑:黄仙妹

最新南平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院士专家共话海洋文化高质量发展新思路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