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s3777登录入口

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福建频道>龙岩新闻
分享

这是一个探索的时代,这是一个创新的时代。进入新世纪,面对“要绿水青山还是金山银山”的问题,闽西老区的两座贫困山城——武平和长汀县开启了殊途同归的生态文明建设探索,印证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武平:开林改先河

“八山一水一分田”的武平,山深林密,山清水秀。上世纪90年代,由于集体山林产权不明,林业逐渐陷入“五难”困境:乱砍滥伐难制止、林火扑救难动员、造林育林难投入、林业产业难发展、望着青山难收益,真可谓“绿水青山枉自多”。

时代呼唤“明晰产权、承包到户”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2001年6月,万安捷文村率先试点,以“山要平均分、山要群众自己分”为原则,将集体山林均分到户。年底,村民李桂林拿到全国第一本新林权证。“我当时分了259亩林地。我想,山是我的了,我有权力管了。”

次年,捷文村的试点经验在全县推开。自此,林改一发而不可收拾,从武平走向全省、全国,迄今全国确权集体林地27亿亩,发放林权证逾亿本。

林改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中国农村的又一次伟大革命,武平当之无愧地成为“全国林改第一县”。

长汀:治水土流失

当“林火扑救难动员”成为武平林业发展的“五难”之一时,相邻的长汀却面临另一种尴尬:山丘红壤裸露,稀稀拉拉长着“老头松”,号称“火焰山”,能烤熟鸡蛋,却烧不起大火。

历史上长汀由于过度开发,成为全国最严重的水土流失区之一。1985年,全县水土流失面积达146.2万亩,占全县面积的31.5%,不少地方“山光、水浊、田瘦、人穷”。    2000年起,福建省政府正式实施长汀水土流失治理项目,每年扶持1000万元。

封山育林,禁伐天然林,补贴引导农民以煤、沼、电代柴,“反弹琵琶”种草先行,发展草牧沼果生态种养……前所未有的治理行动,在长汀展开。

当地群众也纷纷投身治山治水。2010年,失去双臂和左眼的三洲镇戴坊村村民兰林金在千亩荒山上种下水土保持树种油茶,既治理了荒山,也为自己创造了绿色财富。

经过10多年努力,长汀百万亩濯濯童山披上绿装,森林覆盖率由1986年的59.8%提高到79.8%,水土流失率下降为8.5%,低于全省平均水平,7个重点水土流失乡镇农民纯收入达到或超过全县平均水平。

从荒山到绿洲到美丽家园,长汀提供了一个生态治理样本。

殊途同归:让老百姓真正受益

武平敢为天下先,开启林改,让青山添新绿;长汀攻坚不畏难,治山治水,让绿返荒山,断水重流。在生态文明建设上,两座山城路径不同,实则皆以百姓利益为本,“本立而道生”。

林子可能发生病虫害、火灾,林木资产作为抵押物难以管理和处置,金融部门对林权抵押顾虑重重,要求“担保再担保”。林权证能否像房产证一样方便地用于抵押贷款,是林权证“含金量”的试金石。

2013年7月,武平林权直接抵押贷款开贷,钟泰福等5位林农获得贷款。这是在多年探索的基础上推出的改革措施。县财政投入专项资金1500万元作为林权抵押贷款担保金,同时成立林权收储担保中心,消除了银行的后顾之忧,也扫清了林农贷款需要其他抵押物的烦恼。

两个月后,长汀也推出林权直接抵押贷款,县财政出资3000万元作为林权抵押收储担保金,同时将林权抵押物范围扩大到生态公益林内套种、补种花卉苗木等,贷款方式灵活,期限最长延至8年。据统计,目前两县林权直接抵押贷款累计逾1.2亿元。

随着生态林、阔叶林禁伐、经济林砍伐期延长至26年等政策实施,近年来,武平、长汀不约而同走上发展林下经济、不砍树也致富的路子,林下种养殖生机勃勃,森林生态旅游方兴未艾。

钟亮生7年前兴办的养蜂专业合作社吸纳了200多名社员,其中7成以上是残疾农民,每人年收入数万元。“武平森林茂密,鲜花四季盛开。”他说,“我相信我们能做出中国最好的蜂蜜。”

长汀四都镇上蕉村成立合作社,在林下种植中药材和灵芝,村里的10户贫困户均入股,有的还通过林下务工获得每月二三千元的固定收入。

作为全省扶贫重点县,武平和长汀去年农民人均林业纯收入均超过3500元,也就是说,农民四分之一以上的纯收入来自林业。绿水青山确实成了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的“靠山”。

然而,“双城记”不止于此。良好生态正日益转化为推动武平、长汀快速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去年,武平破天荒进入“福建省县域经济发展十佳”方阵,令人刮目相看;长汀的医疗器械、电子商务、文化旅游等产业也异军突起,后劲十足。

责任编辑:杨林宇

最新龙岩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书香鼓楼”全民阅读活动暨东街书院文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