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s3777登录入口

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福建频道>福州新闻
分享

原标题:高新区 保护与开发并重 文物古厝展新颜

海峡网7月29日讯 (福州日报记者 谢星星 实习生 苏怡莲)保护历史文物和文化遗产,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的必然要求。这一要求始终贯穿福州高新区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近年来,高新区凝聚各方智慧与力量,不断落实保护责任、加快历史文化街区建设、提高保护能力和水平、多形式宣传历史文化故事……一系列新举措新办法正在高新区热土上推进,历史文物不断焕发新活力。

水西林将重现古街风貌

福州高新区 保护与开发并重 文物古厝展新颜

水西林古街上的牌楼。

保护文物、传承文化,要有时不我待的紧迫感。

驱车穿过现代繁华的高新区主园区,再经过热闹的南屿镇,村镇街巷间深藏着的明朝古建筑群,便是水西林了。昔日,南屿镇分南北两屿,明清时,人称“北屿水西林,天下无处寻”。

关于“水西林”地名的由来,也十分有历史感。一说为当地位于锦溪北岸,旗山余脉太平山南麓,因发源于旗山的锦溪之水东流村前,经村人营造的堤坝抵挡,倒流向西,且这一带只住林氏一姓,故称“水西林”。

走进水西林古街,数座明朝建筑连成一片,构筑巧妙、气势不凡。水西林古建筑群是省文保单位,起于大埕顶,终于九使庙,沿街有狮岩林公祠、水西林氏宗祠、旗峰林公祠、次峰林公支祠、人瑞堂、玉音楼等建筑,为明清福州地区官宦府第建筑群的典型实例,入选第八批省级文保单位。

“让古厝‘活起来’,才能给人们提供强大的精神指引和动力。”高新区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水西林古建筑群正被活化利用,打造特色历史文化街区,旨在还原古街风貌,再现府第家族建筑群的宏伟景象。

水西林特色历史文化街区内文物众多,历史悠久,遗产丰富,资源优越。据介绍,市、区两级部门对水西林街区设计方案极其慎重,严格把关审查,并多次组织召开水西林特色历史文化街区专家咨询会。

目前,水西林特色历史文化街区已启动一期建设。按照规划,古街景观将重塑街区“山-宅-坊-埠-水”,层层递进,显山露水。“将根据周边用地性质及水西林地理分布,分为五个景观功能区。”南屿镇相关负责人说,其中,以人瑞坊为文化展示轴,打造明代古街形象区、文化展示区、锦溪滨水休闲区、太平山生态休闲区和民俗体验区。

“高新区的古厝尘封已久,但历史底蕴深厚,目前全区上下正全力保护古厝、活化利用,让古厝重焕生机。”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水西林特色历史文化街区建设将以修缮保护为原则,因地制宜,科学把关,不破坏“一砖一瓦”,恢复历史原貌。各部门要明确责任清单,加强协调沟通,全力推进街区建设,将水西林打造成南屿镇和高新区共同的“会客厅”。

全区上下不遗余力修缮保护

保护文物、传承文化,要有责无旁贷的担当。

让文物“活起来”的前提是要把文物保护好,此前高新区启动了一场“摸清家底”的保护行动。“我们下大力气对高新区内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县保、77处文物点,特别是项目周边的历史文物,进行摸底、排查、登记。”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紧跟其后的便是系列修缮保护举措。首先建立起来的是文物保护机制,在高新区,每个村都聘请了专职文化协管员,负责日常巡查、记录、收集保护文物材料。“你看,这个灭火器是这样使用的,每次检查完都要登记签名,千万不能掉以轻心。”日前,在水西林一座古宅,村干部林辉正和专职文化协管员老黄了解工作情况。

修缮文物点是高新区今年重点启动的工作。“前段时间,我们邀请市博物馆副研究馆员、省文物保护工程专家组成员阮章魁,对南屿镇三处文物建筑的现状进行了初步踏勘。”南屿镇相关负责人说,修缮准备工作也在积极筹备中。

福垆寺又称泰山堂,是省文保单位。日前记者在这里看到,这座始建于康熙年间的庙宇坐南朝北,中轴线上依次建有门楼、戏台、酒楼、钟鼓亭、中殿、后殿等,规模宏大,富丽堂皇,具有独特的建筑风格。“泰山堂曾在2017年时修复过戏台等构筑物。此次,针对瓦片下滑、雨水渗漏等问题,近期计划安排一次全面摸排,拟定修缮方案呈报主管部门。”南屿镇文化站相关负责人说。

这边忙着准备修缮工作,那边忙着组织消防排查、设立文物保护警示牌……在南屿镇文化站,一项又一项行动被排上日程,高新人自觉担起保护责任,不遗余力为历史文物保驾护航。

福州高新区 保护与开发并重 文物古厝展新颜

水西林。

福州高新区 保护与开发并重 文物古厝展新颜

精美的藻井。

人人争当历史古迹保护者

保护文物、传承文化,要有义不容辞的自觉。

“来,搭把手,尽快把宅子整理清楚,很快就有人来修复啦。”近日,在南屿镇新联村岭东自然村,略显破旧的庐隐祖居里传出热闹的声音。

声音来自村民黄松根和黄林平。作为庐隐祖居的邻居,他们很早就自觉承担起守护古厝的责任。“这是明代构筑物,前为八字墙,单进合院式,对研究明代传统民居具有重要价值呢。”黄松根在这里住了几十年,每次专家来考察,他都听得认真、记得仔细,如今已对古厝的历史价值颇有“研究”。

在泰山堂,70多岁的王长迟在这里当管理员很久了,久到他自己都不记得多少年。“保护文化遗产,就是守护我们共有的精神家园。”王长迟告诉记者,泰山堂有一套完整的值班机制,大家接力轮流守护,“特别是恶劣天气时,大家常常不放心,都喜欢留在庙里守着。”

在高新区,这样保护文化遗产的氛围随处可见。“这几年,大家的保护意识有了明显提升,人人争当保护者,都想保护好老祖宗留下的宝贝,让它们在新时代绽放新光彩。”南屿镇相关负责人说。

更让人高兴的是,高新区决策者将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和传承的科学理念融入各个发展领域的全过程,既重视经济发展,又重视生态环境、人文环境的保护。“我们将文化资源优势进一步转化为发展优势,在延续历史文脉中创新城市建设,实现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相得益彰。”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福州高新区 保护与开发并重 文物古厝展新颜

点击进入本网专题

福州高新区 保护与开发并重 文物古厝展新颜

水西林古厝风貌。

发挥乡贤力量 传承文化根脉

保护文物、传承文化,要有各方智慧的合力。

近年来,高新区依托水西林、旗山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凝聚各方智慧与力量,广泛发动乡贤、专家学者搜集梳理历史文化故事,多角度宣传,全力打造展现历史文化、彰显厚重底蕴的城市窗口。

南屿历史文化研究会便是其中一支重要的社会力量。近日,研究会副会长柳振土来到南屿镇文化活动中心,和工作人员热切讨论接下来一段时间保护文物、传承文化的工作安排。记者了解到,今年76岁的柳振土是南屿镇柳厝人,研究南屿历史文化多年,2004年退休后,致力传播南屿故事。

“我们从小在南屿长大,不管是水西林,还是泰山堂,抑或是旗山,对我们来说都是文化瑰宝。”柳振土告诉记者,目前研究会有100多名成员,包括在福州工作的南屿知识分子和退休干部、南屿各寺庙和祠堂的有关负责人,以及其他南屿文化爱好者,大家都积极挖掘、整理、保护、发扬传统文化。

记者了解到,研究会成员们合办了杂志《翠旗文化》,先后合作编写了《南屿忆昔》《南屿记略》等作品。值得一提的是,在2009年,柳振土将对家乡的深情倾注于笔端,以“旗山第一峰”太平山的视角,手绘一幅清代时锦溪两岸南、北屿的风貌图,一时间引来众多关注。

同样在2009年,柳振土还把自己小时候听闻的、眼见的合山景观、环江名胜、闹市名街、能工巧匠、名人贤士等故事,经历史文献考究后,著作成书,五易其稿终成《旗麓拾梦》。“书中描绘了南屿不同时代的迷人风采,对后辈学习历史、传承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南屿镇文化站负责人说。

“很多年轻人没见过以前的南屿,成群结队来我家听故事。”柳振土说,文化遗产历经岁月更迭,穿越烽火硝烟流传至今,是一代代中华儿女珍视、守护、传承的结果。“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使命,我们要有这样的自觉与担当,传承文化根脉,共筑民族未来,把珍贵遗产完整地留给子孙后代。”柳振土说,他很高兴能够发挥余热,为这一事业作出贡献。

福州高新区 保护与开发并重 文物古厝展新颜

文保工作人员察看古建筑消防设备。

福州高新区 保护与开发并重 文物古厝展新颜

点击进入本网专题

责任编辑:黄仙妹

最新福州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险!天降枯枝 汽车引擎盖被砸出个坑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